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近岸海域的環境壓力;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養殖業的無序發展、農村衛生設施落後、汙水灌溉以及工業不斷向農村轉移,將加劇農業面源和農村環境汙染,威脅農產品安全;電子電器廢物、機動車尾氣、有害建築材料和室內裝飾不當等各類新汙染呈迅速上升趨勢;轉基因產品、新化學物質等新產品新技術將對環境和健康可能帶來潛在風險,永續性有機汙染物危害加重。

環境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經濟發展成果,威脅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構成重大挑戰;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要恢復需要經過很長時間,需要投入巨大財力、物力,有的甚至無法逆轉,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將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

當前,重大環境汙染事件依然此起彼伏。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汙染物的種類和數量將迅速增加,治理難度加大。造成這些重大汙染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很多情況是歷史形成的,這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解決它要有一個過程。

歷史教訓不久遠

近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類環境保護的教訓史。始於18世紀中葉的西方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經濟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在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間,震驚世界的環境汙染事件頻繁發生,出現了世界範圍內第一次環境問題高潮,其中最嚴重的八起汙染事件,被稱之為“八大公害”。

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排放的工業廢氣(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塵對人體健康造成了綜合影響,在一週內引起幾千人發病,致使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臟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

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1944年,美國洛杉磯市大量汽車廢氣產生的光化學煙霧造成大多數居民患上眼睛紅腫、喉炎、呼吸道疾患惡化等病症。1955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引起的呼吸系統衰竭死亡人數達到400

多人。

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1948年10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中二氧化硫因綜合作用產生酸霧,四天內致使17人死亡。

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由於冬季燃煤和工業排放煙霧,倫敦上空連續四五天煙霧瀰漫,大氣汙染物在四天內致使4000多人死亡,此後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

日本水俁病事件。人們由於長期大量食用熊本縣水俁灣中含汞汙水汙染的水生動物,1953年,造成一些人中樞神經疾患,103名甲基汞患者死亡。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四日市由於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大量廢氣嚴重汙染大氣,引發居民呼吸道疾患劇增。

日本愛知縣米糠油事件。1968年,愛知縣多氯聯苯汙染物混入米糠油內,釀成有13000多人中毒、數十萬只雞死亡的嚴重汙染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35—1960年,日本富山平原地區的人們由於飲用了含鎘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鎘的食物,引起“骨痛病”,129名患者中死亡117人。

上述“公害”的發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

一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迅速加快。剛進入20世紀時,世界人口為16億,至1950年增至25億(經過50年人口約增加了九億);50年代之後,1950—1968年,僅18年就由25億增加到35億(增加了十億)。1900年擁有7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全世界有299座,到1951年迅速增加到879座,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約有69座。在許多發達國家中,有半數人口住在城市。

二是工業不斷集中和擴大,能源的消耗大增。1900年世界能源消費量還不到十億噸煤當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億噸;到1956年石油的消費量也猛增至六億噸,在能源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又增加了新汙染。大工業的迅速發展逐漸形成大的工業地帶,而當時人們的環境意識還很薄弱,第一次環境問題高潮出現是必然的。

在當時的工業發達國家,因環境汙染的嚴重程度,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和安全,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激起了廣大民眾的不滿,並且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環境形勢堪憂慮(1)

我國環境保護事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