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目前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環境問題嚴重製約經濟發展,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據2006年《 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提供的資料表明:
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環境汙染嚴重,大大超過環境承載能力。2005年,我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高達2549萬噸,比2000年增加了27%;化學需氧量1414萬噸,比2000年減少了2%,均未完成“十五”規劃中提出的總量削減10%的控制目標,沿海赤潮年發生次數比20世紀80年代增加了三倍;近1/5的城市空氣汙染嚴重;一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汙染有加重趨勢;酸雨影響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3(我國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近年有加重趨勢;工業危險廢物每年產生1100多萬噸;城市垃圾處理率不足60%;噪聲擾民相當嚴重。
生態惡化態勢依然突出,危及生態安全。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積已達174萬平方公里,雖然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增長,但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林地流失依然嚴峻,生態功能脆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地200萬公頃;一些北方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超過國際生態警戒線(30%~40%),流域生態功能嚴重失調;華北平原出現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有10%~15%的高等植物物種處於瀕危狀態,物種資源流失嚴重。
環境問題影響國際形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