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為宗氣出入之所,氣機升降之樞,吸入清氣,撥出濁氣。肺氣通於鼻,肺氣不利,升降失司,則可出現咳嗽,氣喘,鼻塞流涕,嗅覺不利等症。
2。司聲音
肺為“聲音之門”,與喉相連,聲由氣而發,病則聲音失常,發為失音。
3。合皮毛而衛外
肺主一身之表,調節衛氣,輸布陽氣於體表皮毛,煦澤肌膚以衛外。若肺衛調節失常,衛外功能減退,可出現自汗,易於感冒,或面板憔悴,幹槁等。
二、通調水道
“肺為水之上源。”肺氣宣發、肅降則能佈散津液,下輸腎與膀胱。如通調失常,水液停滯,可發為痰飲、水腫等症。
三、主治節
肺氣能輔佐心臟,治理調節血脈的營運,百脈皆朝會於肺。若肺氣不利,治節失常,氣病及血,心氣虛弱,血脈不利,血瘀水停,可見咳血,紫紺,心悸,肢腫等症。
【辨證論治】
一、辨證原則
肺系疾病的辨證應分虛實。虛證有陰虛、氣虛、氣陰兩虛;實證有風、寒、熱、痰、飲、瘀等證。
二、辨主症
1。辨咳嗽
由於邪阻於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而作。據其病程的久暫,可分為暴咳與久咳兩類。暴咳:病程短,外感所致,每多夾有表證。一般可分風寒、風熱、風燥等不同證型。久咳:病程長,內傷所致,多伴它髒形證,常因感受外邪發作或加重。一般可分為痰溼、氣火、陰虛、氣虛等不同證型。
2。辨喘
以呼吸喘促,甚則張口抬肩為特徵。主要病機為肺氣升降出入失常。臨床辨證可分為虛實兩大類。實喘:由外邪、痰濁壅肺,肺氣失於宣降所致。多呈急性發作,呼吸深長有力,氣粗聲高,脈數有力。虛喘:由於久病體虛,精氣虧損,肺不主氣,腎不納氣所致。病程遷延不已,病情時輕時重,呼吸短淺難續,氣怯聲低,脈來微弱。
3。辨痰
此指有形之痰液。由於肺氣失於敷布,津液停聚而成。可從痰的色、質、量、氣味等辨其病理性質。外感時邪所成之痰,病程短,多伴表證,有風寒、風熱、痰熱、風燥等不同。內傷之痰,多屬久病,反覆纏綿,有肝火、脾溼、寒飲、氣虛、陰虛之別。4。辨咳血
多為火盛傷絡,絡損血溢,或陰虛火旺,灼傷肺絡所致。常分虛實兩類。屬實熱證者,咳痰帶血,血色深紅,或咳血量多。屬於虛者,常為陰虛所致,症見乾咳痰少,痰中帶血,血色鮮紅,時作時止。
5。辨失音
語聲嘶啞,或喑而不能出聲者為失音。臨床失音可分可虛實兩類。實證,屬外感時邪阻遏肺氣,會厭開合不利所致。多為猝發,亦稱為“暴喑”。常伴有風寒、風熱表證。虛證,屬內傷,因陰精內耗,咽喉、聲道失於滋潤,以致發音不利。大多由漸而成,又稱為“久喑”。
三、治療原則
肺實者,宜疏邪祛痰利氣。偏於寒者宜溫宣,偏於熱者宜清肅。肺虛者,應辨其陰虛、氣虛而培補之。陰虛者,滋陰養肺;氣虛者,補益肺氣;氣陰並虛者,治當兼顧。四、證治分類
(一)虛證1。肺氣虧虛咳嗽氣短,痰涎清稀,倦怠懶言,聲低氣怯,面色咣白,自汗畏風。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補肺益氣法。適用於肺虛氣弱,升降無權之病證。
例方:補肺湯加減。本方功能益氣斂肺,止咳平喘。
常用藥:黃芪、黨參補元氣,益肺氣;五味子收斂耗散之氣;熟地黃滋陰養血;桑皮、紫菀止咳化痰平喘。
若肺氣上逆,喘咳較著者,伍以沉香、蘇子降氣止咳;腎虛不能納氣,動則喘甚者,加補骨脂、胡桃肉、臍帶補腎納氣;若寒痰內盛,咳痰稀薄量多,可加鐘乳石、蘇子、款冬、半夏溫肺化痰。
2。肺陰虧耗
嗆咳氣逆,痰少質黏,痰中帶血,口乾咽痛,發音嘶啞,午後顴紅,潮熱盜汗,心煩少寐,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治法:滋養肺陰法。適用於肺陰不足,虛火內灼之病證。
例方: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加減。兩方功能清養肺陰,但前方以潤肺養胃生津為主,後方側重於養肺滋腎化痰。
常用藥:北沙參、麥冬、百合潤肺生津;天花粉、玉竹滋養肺胃,生津止渴;川貝母、桔梗清肺化痰。
若陰虛火旺,低熱明顯者,可配鱉甲、青蒿、地骨皮養陰清熱;兼腎陰不足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