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一系列症狀;虛火多為肺腎陰虛火旺,表現陰虛特點。但火旺每易傷陰,與陰虛有互為因果的關係。辨證應以虛實為綱,結合臟腑病位,採取相應治法。

1。實火

症狀:頭痛,面紅目赤,心煩易怒,不寐,口苦口乾,口舌生瘡,齒齦腫痛,吐衄出血,尿赤便秘。舌苔黃膩,舌質紅,脈數或弦數。

病機:心肝火旺,胃熱火盛。

治法:清熱瀉火。

方藥:瀉心湯、龍膽瀉肝湯加減。前方苦寒清熱瀉火,治心胃火盛,煩熱、面赤、吐衄出血、便秘等症;後方清肝瀉火利溼,治肝膽溼熱實火,頭痛、目赤、脅痛等症。藥用大黃、黃芩苦寒清熱瀉火;黃連、竹葉清心洩熱;龍膽草、山梔清瀉肝膽實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溼熱,導火下行。

若火盛傷陰加麥冬、生地、天花粉、石斛。

2。虛火

症狀:五心煩熱,潮熱骨蒸,顴紅,盜汗,口乾咽燥,頭暈目澀,腰膝痠軟,乾咳痰少帶血,形體消瘦。舌紅少苔或花剝,脈細數。

病機:肺腎陰虛,虛火內灼。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百合固金湯、知柏地黃丸加減。前方滋陰清熱,潤肺化痰,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咽燥乾咳、低熱等症;後方治腎陰虧虛,相火偏亢,潮熱骨蒸、頭暈、腰痠、遺精等症。

藥用百合、沙參、麥冬滋養肺陰;生地、玄參、山萸肉滋肝腎之陰;黃柏、知母苦寒堅陰,清熱降火。

咳嗽加百部、貝母清潤止咳;骨蒸潮熱,加鱉甲、地骨皮、丹皮育陰清熱降火。

【臨證備要】

內風、外風的治療用藥是相對的,治療內風病證,也可配合使用治外風藥,如治肝風人絡,肢體麻木不遂,用全蠍、蜈蚣、殭蠶、地龍等,可以提高療效。內風往往夾痰夾火,故用平肝息風法宜兼顧化痰清火法,病屬虛風者當以滋腎柔肝法為主。內寒多因脾腎陽虛,當區分是寒邪偏盛為主,還是以陽氣虛衰為主。內溼致病重濁膩滯,易壅塞氣機,辨證應分虛實、審寒熱;臨床還應掌握外溼與內溼的類證鑑別,以及內外溼邪的相互影響。內燥治以養陰生津為主,但有肺胃、肝腎之分,陰虛火炎者,適當配合清熱瀉火之品。內火,當區分虛實,結合不同臟腑用藥。心肝之火多屬實,心火宜用黃連、梔子清心瀉火,肝火宜用龍膽草、黃芩清瀉肝膽;肺腎之火多屬虛,宜用滋腎潤肺、養陰清火法。

第三節臟腑病證辨治概要

臟腑病證,是指臟腑在發生病理變化時反映於臨床的症狀和體徵。由於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有所不同,故表現的病證也多種多樣。根據各個臟腑不同的生理病理辨析病證,這就是臟腑辨證。臨床的辨證方法雖然很多,且各有特點,但要辨明病證的部位、性質,並指導治療,都必須落實到臟腑。因此,臟腑辨證是辨證論治的核心。臟腑是構成人體的一個有密切聯絡的整體,五臟之間有生克乘侮的關係,臟腑之間有互為表裡的聯絡,因此,在進行臟腑辨證時一定要從整體觀念出發,不僅要考慮一髒一腑的病理變化,還必須注意臟腑問的聯絡和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某一臟腑病的本證,又抓住病變全域性。

五臟六腑透過各自所屬的經絡,將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等聯結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所以臟腑的病證,與十二經脈又密切相關,因此,臟腑的病證應聯絡經脈的循行部位,綜合分析。

氣血津液由臟腑化生、輸布,而臟腑又賴之以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臟腑發生病變則可影響氣血津液的化生和輸布,而氣血津液的病變也可影響臟腑的功能活動,所以氣血津液的病變不能離開臟腑的病變而孤立存在。

臟腑病證,既涉及氣血津液,又與經絡密切相關,雖然錯綜複雜,但歸納其證候性質,仍不出八綱辨證的範圍,因此,臟腑辨證,還必須以八綱辨證為基礎,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全面地認識病證的本質。

肺居胸中,其位最高,對其他臟腑有覆蓋、保護作用,所謂“肺為五臟華蓋”。肺葉嬌嫩,其性清虛而喜煦潤,喜潤惡燥,易受內外之邪侵襲而致病,故又稱“嬌髒”。

【藏象與病能】

一、主氣

肺主一身之氣,為生氣之源,與人體元氣的生成密切相關。元氣、真氣是肺吸入的清氣與谷氣相併而成的“宗氣”,再結合腎中之精氣組成,其氣貫血脈而充養全身。肺的病理生理具體表現如下:

1。司呼吸。開竅於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