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玄參滋養腎陰;陰血不足者,加當歸、白芍養血和營。
3。氣陰兩虛
喘促短氣,咳嗆痰少,質黏,煩熱口乾。舌紅苔剝,脈細兼數。
治法:益氣養陰潤肺。
例方:生脈飲加減。本方益氣養陰,用於肺氣陰虧耗之證。
常用藥:人參、黃芪、白朮補肺益氣;麥冬、生地、熟地滋養肺陰;五味子益氣斂肺;紫菀、百部、桑白皮化痰清熱利肺。
肺陰虛甚,舌紅少苔,口乾咽燥,加沙參、玉竹、百合等。
(二)實證
1。風寒束肺
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肢節酸楚,鼻塞流涕,或咳嗽頻頻,氣急喘促,咳痰稀白,痰黏量多。舌苔薄白,脈浮而緊。
治法:疏風宣肺散寒。
例方:三拗湯、麻黃湯加減。兩方均有宣肺解表、止咳化痰功能,適用於風寒束表、肺氣失宣的病證。前方作用較弱,用於風寒輕證;後方散寒作用強,用於風寒重證。
常用藥:麻黃、桂枝、蘇葉、生薑宣肺解表散寒;半夏、陳皮、桔梗、枳殼止咳平喘,化痰理氣;前胡、杏仁、甘草宣肺止咳化痰。
如表寒重,惡寒無汗而不發熱者,加重麻黃、桂枝用量;鼻塞流涕較著,加荊芥、防風、蒼耳子;喉中痰鳴有聲,喘哮發作,加蘇子、萊菔子、五味子、細辛;咳聲嘶啞或失音者,加蟬衣、胖大海等。
2。風熱襲肺
惡風,發熱汗出,鼻流濁涕,咳聲洪亮,咳痰黃稠,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肅肺。
例方:桑菊飲、銀翹散加減。兩方共具辛涼解表、輕清宣肺的功能,適用於風熱襲肺,肺失清肅之病證。前方善於疏散風熱,宣肺止咳;後方則重在清熱解毒。
常用藥:桑葉、菊花疏散風熱;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前胡、桔梗、象貝母、牛蒡子宣肺化痰;黃芩、石膏清洩肺熱。
如表寒未解,入裡化熱,可加麻黃、石膏,清宣並用;熱邪傷津,口乾舌紅,加天花粉、蘆根,清熱生津。
3。風燥傷肺
咳嗽痰少,或帶血絲,咳時胸部隱痛,口乾而渴,唇燥咽痛。舌質紅,脈細數。多發於秋季。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
例方:清燥救肺湯加減。本方清燥潤肺,生津止渴,適用於燥邪傷肺,肺津不足之病證。
常用藥:桑葉、石膏輕宣肺熱;阿膠、麻仁養陰潤肺;太子參、甘草益氣生津;杏仁、枇杷葉止咳化痰下氣。
如津傷較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