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之下,便很容易轉換成偏激的行為,從而導致一幕幕“殺父、殺母”悲劇的發生。

我們不妨做一番換位思考,嘗試著設想一下是否有一個成年人,能夠長時間地忍受來自他人長期近乎凌辱的對待?然而,由於孩子的弱小,決定了他們除了默默承受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選擇。

當家長以愛的名義,用成年世界的規則強行地約束孩子,傷害孩子的時候,卻絲毫也未曾想到,成年人需要遵守的規則,是與孩子完全不同的。

當許多家長親手將孩子培植成孤僻的心理病人時,卻往往又向社會抱怨——為什麼孩子可以這樣,這種悲劇固然令我們感到心酸。然而,當成年人履行家長的職責失敗的時候,當正常的親子關係卻被心安理得地將這種失敗推卸到孩子身上,既看不出有一絲的歉意與悔恨,更不打算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這樣的腔調更令我們感到荒唐。

在當今的人類社會,當我們為一隻流浪貓、一隻流浪狗的生存權而大加宣傳的時候,卻忽略了我們的孩子。作為活生生的人類個體,我們的孩子卻在暴力的陰影之中委曲成長,並且要承受正常家庭關係破裂的苦難。

就另一方面來講,孩子孕育了家長的希望,尤其在當下中國獨生子女成為主流的時代,孩子更意味著一個家庭未來的福祉。然而當我們正常的親子關係,在體罰中破裂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希望與福祉的終結。

第四章 教育手段單一,家長演變為應試教育的同謀者(6)

一個孩子的悲劇,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悲劇,而如果這種悲劇在萬千個家庭中出現時,毫無疑問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6.以暴制暴的野蠻傳承

野蠻總是產生出新的野蠻,仁愛總是能孕育新的仁愛,這種個性上的相互影響,就是人性的真理。

——斯賓塞

體罰的另一大惡果,就是造成了野蠻在家庭中大行其道,更會成為堅固的信念,在家庭教育中代代傳承。

當家長向孩子們展示的不是文明,而是暴力行為的時候,就意味著已經自動地完成了野蠻因子的傳播。

在家長看來,實施對孩子的管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也是家長的職責所在。因此,在他們實施暴力體罰的時候,其心理往往處於心安理得的狀態之中,而這樣的心態,恰恰切合了野蠻的最大特徵,

野蠻第一大特徵就在於,野蠻行為的實施者,絲毫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野蠻。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在那些處於蠻荒時代的部落中,食人族的部族成員們,對於自己吃人的事實絲毫不會感到愧疚與心驚,更不會覺得這樣做有任何不妥。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吃人與睡覺一樣,屬於完全理所應當的事情。

當家長將體罰、暴力施加於孩子身上的時候,其心態之安然也就不難理解了。在這些家長看來,對孩子實施野蠻的行為,甚至是完全正確的一件事情。同時,由於野蠻另外一大特徵的存在,保證了這種荒謬的心態得以世代相傳。

對於野蠻行為的實施者而言,他們從不會像正常人一樣思考,這就使得他們絕不會學會換位思考,絕不可能擁有相同理心。

在許多家長看來,對孩子處以體罰、對孩子實施暴力,完全有著傳統上的依據。

從古至今,體罰的方法一脈相承,即使是野蠻行為的實施者,在幼年時代也曾經遭受過野蠻的對待,也曾經因此而憤怒、悲傷。然而,當這些人長大成人之後,當他們也成為父母的時候,當他們擁有了對孩子的主導權的時候,卻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遭受過的待遇,也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有過的憤怒與悲傷。因此,也就不會想到我們的孩子,正在重複著自己當年曾經遭受過的屈辱與痛苦。

正因為如此,野蠻、體罰與家庭暴力的傳統被一代代地保留了下來。正如同野蠻部落的吃人風俗一樣,這種傳統會世代延續下去,每一代人從上一輩人那裡所得到的,是摻雜了大量灰色因素的回憶。

更重要的是,當家長以體罰來對待孩子的時候,它教給孩子的是一種如何對付失敗者、如何對待錯誤、如何面對不同觀念者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唯一名字是野蠻,其執行的唯一手段是暴力。

我們不難想象的是,一個從小遭受父母暴力的孩子,當他為人父母之後,其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繼續對自己的孩子實施暴力。反過來,一個從小在愛中成長,在循循善誘中學會做人的孩子,也必定會成為一位成功的好家長,種瓜得瓜,求仁得仁,這種付出——回報式的迴圈過程,在家庭教育中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