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存在著,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家庭觀念至上的國家來說,短時間內,並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撼動它。

7.被混淆的是非邊界

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孩子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孩子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精神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章 教育手段單一,家長演變為應試教育的同謀者(7)

事實上,對於體罰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在我們的教育理論中同樣有所提及,而在實際的生活中,許多家長也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然而在家長們看來,儘管體罰有著許許多多的害處,但其效應也是不可忽略的。

而這一點的存在,也正是體罰手段遲遲無法從家庭教育中消失的原因所在。

然而,實際的情況越遠非如此,指望用體罰手段來取得正面效應的家長,在方法上無疑是走錯了路。

我們知道,孩子對於是非的辨別能力非常之弱,當家長對犯錯誤的孩子處以體罰的時候,捱打的孩子往往會減輕自己內心的愧疚感。在他們看來,自己捱了打,就已經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那麼當他們下次這樣做的時候,便極有可能變得心安理得。

就另一方面而言,父母一方面保護孩子、愛護孩子,另一方面卻又對其大施暴力,當這種關愛與野蠻交織起來的時候,很可能會令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既分不清自己行為的是非邊界,更無法理解家長對自己的明確態度,從而在心理上形成矛盾。

當孩子混淆了對與錯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們在價值觀上的偏失,形成一種“打人也可能有益”的觀念。對於孩子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