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裡潛伏的火焰。《魯濱遜漂流記》、《聖遊記》、《世界歷史》都是在牢獄中完成的。

在華脫堡堡壘的監獄裡,馬丁·路德把聖經譯成了德文;在被放逐的20年中,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約瑟也是在嚐盡地坑和暗牢的痛苦之後終於成為了埃及的宰相。

猶太人有史以來就一再受到異族的壓迫,可正是這個苦難的民族貢獻了世界上最可貴的詩歌、最明智的箴言、最動聽的音樂。似乎對於猶太人而言,正是壓迫造就了他們的繁榮。直到現在猶太人仍然很富有,不少國家的經濟命脈幾乎就掌握在猶太人手中。對於他們,正是因為隆冬的嚴寒殺盡了地下的害蟲,快樂的種子才繁茂地長成參天大樹。

兩耳失聰、窮困潦倒之時的貝多芬,創作了他人生最偉大的樂章。病魔纏身十五年的席勒在病中完成了他最好的著作;雙目失明、貧困交加之時的密爾頓寫出了最著名的文章。因此,為了得到更大的成就與幸福,班揚甚至說:“如果可能的話,我祈禱更多的苦難降臨到我的頭上。”

失敗者的藉口通常是“我沒有機會”。他們將失敗理由歸結為沒有人垂青他們,好職位總是讓他人捷足先登。而那些意志力堅強的人則決不會找這樣的藉口,他們不等待機會,也不向親友們哀求,而是靠自己的苦幹努力去創造機會。他們深知惟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在取得了一次戰役勝利後,有人問亞歷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機會,再去進攻另一座城市;亞歷山大聽後竟大發雷霆:“機會?機會是靠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不斷地創造機會;正是亞歷山大之所以成為歷史上最偉大帝王的原因,也惟有不斷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建立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

做任何事情總是等待機會是極其危險的。一切努力和希望都可能因等待機會而付諸東流,而機會最終也不可得。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斥著大批失業的人群,給人的印象是社會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不足。但事實上,卻同時有許多空缺的職位保留著,在報紙上、人才市場上到處是“誠聘員工”的廣告。不過,人們需要的是那些受過良好的職業訓練和勤奮敬業的員工。

年輕人如果看了林肯的傳記,瞭解他幼年時代的境遇和後來的成就,會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極其簡陋的茅舍裡,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標準看,他簡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離學校非常遠,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談不上有報紙、書籍可以閱讀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每天堅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學。為了能借幾本參考書,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著燃燒木柴發出的微弱火光來閱讀……林肯只受過一年的學校教育,成長於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但他竟能努力奮鬥,一躍而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範人物。

偉大的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富有奮鬥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應該牢記,良好的機會完全在於自己的創造。如果認為個人發展機會掌握在他人手中,那麼他一定會失敗。機會包含於每個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來的橡樹包含在橡樹的果實裡一樣。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說“我沒有機會!”這位生長在窮鄉僻壤茅舍裡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總統?同時代有許多出生於良好家庭環境的孩子,他們有漂亮的學校、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什麼成就反而不如一個茅舍裡成長起來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許多出生於貧民窟的孩子們成為議員,成為大銀行家、大商人嗎?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廠,有許多就是由那些“沒有機會”的孩子們靠著自己的努力而創立的。

“沒有機會”,只是失敗者的推諉之辭。

在工作中,有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多加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樣。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人,最多隻能算是稱職的員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多加一盎司”在所有的工作中都會產生好的效果。如果你多加一盎司,你計程車氣就會高漲,你與同伴的合作就會取得非凡成績。要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須比那些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多努一把力,學會再加一盎司,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多加一盎司”其實並不難,我們已經付出了99%的努力,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盎司”又有什麼困難呢?但是,我們往往缺少的卻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點點責任、一點點決心、一點點敬業的態度和自動自發的精神。

“多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