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心胸,胸陽痺阻,病延日久,每可耗氣傷陽,向心氣不足或陰陽並損證轉化;陰寒凝結,氣失溫煦,日久寒邪傷及陽氣,亦可向心陽虛衰轉化;瘀阻脈絡,血行滯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留瘀日久,心氣痺阻,心陽不振。此三者皆因實致虛。心氣不足,鼓動不力,易致氣滯血瘀;心腎陰虛,水虧火炎,煉液為痰;心陽虛衰,陽虛內寒,寒痰凝絡。此三者皆由虛而致實。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胸悶胸痛一般持續幾分鐘至十幾分鍾,經休息或服藥後可緩解。疼痛可竄及肩背、前臂、胃脘部等,甚至可沿手少陰、手厥陰經循行部位竄及中指或小指。呈發作性或持續不解。常伴有心悸、氣短、自汗甚至喘息不得臥。

2。突然發病,時作時止,反覆發作。嚴重者可見疼痛劇烈,持續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蒼白,唇甲青紫等危候,甚至發生猝死。

3。多見於中年以上,常因操勞過度、抑鬱惱怒或多飲暴食、感受寒冷而誘發,亦有安靜時發病者。

二、病證鑑別

1。胸痺與懸飲懸飲、胸痺均有胸痛,但胸痺為當胸悶痛,並可向左肩或左臂內側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飽餐、情緒激動、勞累而突然發作,歷時短暫,休息或用藥後得以緩解。懸飲為胸脅脹痛,持續不解,多伴有咳唾轉側、呼吸時疼痛加重,並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證候。

2。胸痺與胃脘痛

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心痛有胃脘當心而痛之稱,以其部位相近。胸痺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極易混淆。但胸痺以悶痛為主,為時極短,雖與飲食有關,但休息、服藥常可緩解。胃脘痛與飲食相關,以脹痛為主,區域性有壓痛,持續時間較長,常伴有泛酸、嘈雜、暖氣、呃逆等胃部症狀。

3。胸痺與真心痛

真心痛乃胸痺的進一步發展,症見心痛劇烈,甚則持續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清至節、脈微或結代等危候。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標本虛實胸痺總屬本虛標實之證,辨證首先辨別虛實,分清標本。標實應區別氣滯、痰濁、血瘀、寒凝的不同,本虛又應區別陰陽氣血虧虛的不同。標實者:悶重而痛輕,兼見胸脅脹滿,善太息,憋氣,苔薄白,脈弦者,多屬氣滯;胸部窒悶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膩,脈弦滑或弦數者,多屬痰濁;胸痛如絞,遇寒則發,或得冷加劇,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細,為寒凝心脈所致;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處,夜間多發,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結代或澀,由心脈瘀滯所致。本虛者:心胸隱痛而悶,因勞累而發,伴心慌,氣短,乏力,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脈沉細或結代者,多屬心氣不足;若絞痛兼見胸悶氣短,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脈沉細,則為心陽不振;隱痛時作時止,纏綿不休,動則多發,伴口乾,舌淡紅而少苔,脈沉細而數,則屬氣陰兩虛。

2。辨病情輕重

疼痛持續時間短暫,瞬息即逝者多輕;持續時間長,反覆發作者多重;若持續數小時甚至數日不休者常為重症或危候。疼痛遇勞發作,休息或服藥後能緩解者為順症;服藥後難以緩解者常為危候。一般疼痛發作次數多少與病情輕重程度呈正比,但亦有發作次數不多而病情較重的不典型情況,尤其在安靜或睡眠時發作疼痛者病情較重,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具體分析判斷。

二、治療原則

先治其標,後治其本,先從祛邪人手,然後再予扶正,必要時可根據虛實標本的主次,兼顧同治。標實當瀉,針對氣滯、血瘀、寒凝、痰濁而疏理氣機,活血化瘀,辛溫通陽,洩濁豁痰,尤重活血通脈治法;本虛宜補,權衡心之陰陽氣血不足,有無兼見他髒之虧虛,補氣溫陽,滋陰益腎,糾正臟腑之偏衰,尤其重視補益心氣。在胸痺的治療中,必須辨清證候之重危順逆,一旦發現脫證之先兆,必須儘早投用益氣固脫之品。

三、證治分類

1。心血瘀阻證

症狀:心胸疼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勞累而加重,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脈弦澀。

證機概要:血行瘀滯,胸陽痺阻,心脈不暢。

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湯加減。本方祛瘀通脈,行氣止痛,用於胸中瘀阻,血行不暢,心胸疼痛,痛有定處,伴胸悶心悸之胸痺。

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