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到法國,和法國總理達拉第密談了許久。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和被一戰慘烈傷亡嚇破了膽的法國人,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兩國絕不會幫助捷克作戰。

一月十日,張伯倫在巴黎短暫地停留兩天後,又乘飛機飛往德國,在基爾市會見德國元首“希特勒”,開始就捷克問題進行討論談判。

今天的德國,能調動的軍隊和坦克的數量,遠遠勝得過歷史上同期,說話的底氣也更足。(注:歷史上捷克危機時,德國方面無論是能調動的軍隊的數量還是坦克的數量甚至是效能,都遠不如捷克。而捷克之所以會被德國不戰而吞併,除了英法的出賣外,本國國內因為和德國相近的“親緣”關係,抵抗意志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在張伯倫面前,林漢的“女兒”扮演的希特勒,象歷史上一般,開始大談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德英親善的“功勞”。最後,他皺著眉頭殺氣騰騰地威脅道:

“無論用什麼辦法,這次都要解決捷克境內300萬日耳曼人的問題,就是為此打一場世界大戰,也在所不惜。”

深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連忙反駁:“如果元首決定動武,那我們還有什麼談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問:“英國是否同意割讓蘇臺德區?”

象歷史上一般,英國人妥協退讓了,同意把蘇臺德割讓給德國。

一月十五日張伯倫回到倫敦,當晚召開內閣會議,鼓吹只有把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才能阻止希特勒進犯整個捷克引發世界大戰。

而後不久,法國達拉第總理也愁眉苦臉地趕到倫敦。經過一番秘密的策劃,英、法炮製了一項出賣捷克的計劃:“凡是蘇臺德區日耳曼居民佔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

到了1938年3月,德國兵不血刃的佔領了蘇臺德地區。

作為安撫英國付出的代價,希特勒主動向英國提出降低德國海軍噸位的配額比例,由1935年簽訂的40%,降低5個百分點變成35%。同時德國承諾,未來的二十年裡,德國最多隻裝備四艘超過三萬噸級的戰列艦。

實際上這是個空頭支票,以德國目前的造船能力,就算是船廠不分晝夜地連續開工,到1940年前,德國也不可能完成和英國海軍商定的35%的配額,35%和40%根本就沒有區別。

事後,張伯倫揮舞著和德國重新簽訂的海軍協議,興奮無比地國民說,他帶來了“一代人的和平”。德國人主動要求降低海軍配額,在張伯倫看來這是天大的好訊息。

但是,英國人的美夢,也只做到了1938年年底,到了1939年一月,德國悍然出兵,侵佔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而在這個過程中,歐洲的擦腳布波蘭,這時也愚蠢地配合德國人的行動,派出大軍侵佔了捷克斯洛伐克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切申西里西亞地區。(此為史實)

對於波蘭人愚蠢而短視的行為,漢娜早有預計。遠在中國的李潤石主席和李華梅談起這事時,也是一個勁地搖著頭,他用“貪圖小利,唇亡齒寒虞國滅”來評價波蘭的這種做法。

對於波蘭這個國家,這個位面的中國沒有一個人對他們有好感。日本人侵佔東北時,波蘭是最早跳出來支援日本人和承認所謂“滿州國”。1935年的英日干涉戰爭時,波蘭人同樣也跳出來高呼對中共宣戰,堪稱是歐洲最作死的國家,沒有之一。

而到了1939年2月,蘇聯也派出大軍強入波羅的海三國,強迫這三國加入蘇聯,其吃相也絕對不比德國和波蘭好看到了哪裡去。

而當蘇德國兩國各自忙著吞併身邊的小國時,英法兩國這時才如夢初醒,但是大錯鑄成,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戰爭的號角,即將吹響。

拉斯拉努夫和佈雷加。

第219章石油和戰爭還有可愛的義大利人

歷史上,發動二戰的兩大法西斯國家,德國和日本,在戰前和戰時,都面臨過相同的危機:石油危機。

戰後,無數的日本右翼份子鬱悶且後悔不迭的,就是沒有在東北的大慶開崛出大慶油田。聲稱若是當時早早地開崛出大慶油田,日本也不至於後來為了石油挺而走險偷襲珍珠港惹上美國云云。

至於德國方面,石油危機也是長期困擾著二戰中的德國。海運被封鎖的德國,二戰中僅能從羅馬尼亞的普羅什蒂那油田每年獲得兩百萬噸的石油,加上奧地利每年的六十萬噸的產量(1944年後產量上升到110萬噸),此外就再沒有安全穩定的石油通道。而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