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急劇衰弱的大英帝國去工業化嚴重,受制於財力和技術流失嚴重的皇家海軍而言,此時已無力同時開發兩款新主炮。

1935年,英國海軍為新的戰列艦選定了14英寸主炮,以求“喬治五世”級能夠儘快服役。為了新的戰艦趕在1937年初開始建造,丘吉爾等人只得取消了優先建造裝備15英寸以上口徑主炮戰列艦的計劃。十四英寸主炮現在已經造好,囊中羞澀的皇家海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放棄現成的十四英寸主炮而重造更強大的十六英寸主炮。

面對強勢崛起的德國的威脅,張伯倫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批准了海軍提出的將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十門十四英寸主炮變成了十二門的議案,為此每艘戰艦增加了五百萬美元的軍費預算。當該議案在國會上提出時,遭到了很大的阻力,所幸九門十六英寸主炮的沙恩霍斯號戰列艦的服役,刺激了英國國會的議員們,增加海軍軍費的議案方才得以透過。

(注: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原計劃的設計就是三座四聯裝十二門14英寸主炮,但歷史上因為預算或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不得不改成了十門。該型戰艦也被認為是二戰前全世界建造的火力最弱的戰列艦)

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噸位由此大幅度上升,“三萬五千噸”的噸位限制由此名存實亡。其帶來的連鎖反應卻是,美國政府也趁機宣佈將提高他們設計中的北卡羅納級戰列艦的噸位上限。

一戰結束後,國力衰退的大英帝國心知自己無力和美國人來一場海軍軍備大賽,任何會刺激到美國的海軍軍備大賽都是他們極力避免的,但是當德國在希特勒的率領下強勢崛起後,張伯倫痛苦地看到,類似一戰的戰爭危機,已開始籠罩在歐洲的上空。

沙恩霍斯特戰列艦的服役,只是一件“小事”。更讓張伯倫頭痛的,就是在去年的聖誕節前,德國向捷克的蘇臺德地區提出了領土要求。

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臺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利用這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係,在那裡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製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另一方面,希特勒叫嚷著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們“伸張正義”。

現在的德國雖然還沒有對捷克發動軍事威脅,但看到去年他們吞併奧地利的行為,張伯倫可以想象得到,此次對捷克的態度,希特勒同樣是來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國和捷克交戰,英法按照條約必然捲入戰爭,西歐的戰火將蔓延開來。

今天的大英帝國,由於在中國泥潭中傷了元氣,比歷史上更加的虛弱和狼狽。去年的倫敦會談,英國政府透過會談讓五國同時撤離西班牙,就是為了極力避免因為西班牙而引發新一輪世界大戰的可能。

張伯倫得到情報,自從中國問題開始,蘇德之間現在正走得越來越近。一戰時的英法能戰勝德國,那是因為德國缺少強力的盟友,但現在他們極有可能得到了蘇聯的支援。

由於對中國革命的支援為德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現在的德國,即使是容克資本家也全力支援希特勒的外交政策。而德國對中共的“投資”甚至被認為是本世紀最成功的“投資”。今天的德國,政局的詭異之處就在於,明明這是一個容克資本家們控制的國家,卻和他們的敵人社會主義者勾勾搭搭關係極好。一想到紅色的布林什維克和褐色的納粹聯起手來的可怕場面,張伯倫就是睡覺也不得安寧。

就在剛才,張伯倫收到了來自法國總理達拉第的電報,法國總理同樣也對發生在捷克的蘇臺德危機感到膽戰心驚,達拉第打電報給張伯倫,催他去見希特勒,要他“儘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張伯倫的屈服,主要在於他看到了蘇德聯手的可怕前景。在去年十月,蘇臺德地區暴發了民族衝突後,蘇聯對捷克的態度十分地曖昧。因為就在同一時間,波羅的海三國,同樣也爆發了類似的民族衝突,波羅的海三國的俄羅斯人,在蘇聯特工的鼓動下,也開始起來鬧事,要求爭取民族獨立自治的權力。

蘇德雙方在類似問題上共進退,同時出手的做法,英法兩國不能不感到恐懼。

象一戰那般,和法國人聯手,再打一次類似一戰,死上幾百萬人的戰爭?無論是今天英國還是法國,都沒有這份勇氣了。

1938年一月,新年剛過不久,張伯倫匆匆趕路,生平第一次坐了數小時的飛機,先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