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專有的,發達國家都不同程度地採用了這樣的模式。實際上,中國經濟現在也要從投資驅動型的模式向消費驅動型的模式轉型,否則,中國只能繼續依賴製造業和出口市場。

治國的金融之道:藏富於民(1)

歷史學者可能很難迴避中國歷史的週期性:平均四五十年農民起義一次,兩三百年改朝換代一次。這種規律似乎兩千年沒怎麼變。對中國未來感興趣的人們自然會問:歷史規律還會不會重複?如果不想讓它再重複,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對科學技術發展史感興趣的同仁可能會從軍事技術角度來談,他們也許會說,導彈、飛機、夜視鏡已使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起義幾乎不可能成功,所以那種靠百姓武裝革命達到改朝換代的時代已經結束。試想,在以矛和盾、木棒和斧頭為主要武器的年代裡,正規軍和起義軍在武器水平上的確很對稱:拿起木棒和斧頭,你的武器就跟政府軍旗鼓相當!更何況起義軍往往熱情高漲而政府軍是為別人賣命而士氣低落,那時革命成功的機率肯定不低。但在今天,正規軍與老百姓間的武器不對稱已達到極點。原來,地下黨可以在白天睡覺晚上活動,但如今的夜視儀已消滅了白天黑夜的差距;原來,後方革命根據地可以長年累月地為革命軍提供養兵千日的條件,但今天的飛機和高精度導彈使這類根據地也成為歷史。因此,現代科學技術已使昔日的改朝換代週期無法重演,遊戲規則已被重新定義。

而我們從金融技術角度也能看到,金融技術使得現代國家難以重複過去的改朝換代規律,當然,這不是說金融技術把革命的問題根除了,而是它可以降低發生改朝換代的機率。關於金融技術、特別是證券技術對國家治理的作用,以往認識較少,過去我們集中關注金融發展對企業、對家庭的作用,不太注意證券、特別是長期限債券市場對治理國家的妙處。

近二十幾年持續增長的啟示:政府敢於“借錢花”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最近的經歷。正是由於現代金融和證券的發展,中國過去二十幾年的國家理財策略已從本質上不同於傳統中國朝廷的手法,敢於利用公債市場把未來的錢借到今天花,也不怕靠財政赤字發展今天的中國經濟。這些新的國策使中國經濟得以持續增長,使社會至今還沒有出現不少專家預測會發生的經濟危機和社會*。

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之後,以包產到戶和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市場激勵使中國經濟在80年代快速增長,那時的增長是粗放式的,不需要金融的太多幫助,只需要政府退出經濟管制並解放個人的創業權利,讓市場發揮作用即可。1981年啟動國債,政府開始把一小部分未來財政收入提前到當時花,當年共發行121億元的國債和外債,相當於那時政府全年開支的9%左右。不管規模大不大,對於一個習慣於反對“借錢花”的社會來說,啟動國債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大的觀念衝擊。

1986年,國家財政赤字達到82億元,佔財政收入的。如圖1所示,那年新發行國債138億元,比上年增長54%。到1988年,財政赤字升到134億元,佔財政收入的。1989年,國家財政繼續惡化,當年新發行國債408億元。

自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方面來自外資支援的製造業,另一方面來自政府財政和公債支援的基礎建設專案。因此,在國家財政惡化的情況下,銀行貸款和公債市場成為經濟能否繼續增長的兩個關鍵之一。在1989…1991年經濟相對低速增長期間,三年共新發行國債1245億元,給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推動力。結果,GDP增速從1990年的回升到1991年的。

治國的金融之道:藏富於民(2)

1994年,財政赤字上升到575億元,佔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11%,創歷史新高。為了填補赤字並支援發展,當年國家發債1175億元,也創歷史新高。

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世界都在擔心中國經濟、繼而世界經濟會被連帶拖下水。1998年,國家發債3311億元,1999年再發債3715億元。在1998年財政赤字高達1744億元(佔財政收入的15%)的情況下,這些公債融資讓中國經濟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和之後保持高於7%的速度增長,並帶動世界經濟度過那次危機。

截至2004年底,國債餘額為29631億元,其中內債28803億元,外債828億元。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為,低於國際公認的60%的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