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典型性人格所能利用的。

文學失色,根不在文錯,環境決定、推動、打擊人,是學的體制不夠好。之前的重鎮是期刊,出、薦、評,自然封閉的;現在是大學,出、薦、評,還是封閉。講師自己寫本小說,同辦公室的人推薦,同行與評,同系評文學獎,同校編書收進文學史。迴圈論證,當然什麼圈子都將是花圈樣子的擺設了。

我幼時喜歡看的書,只限於《童話大王》等一兩種“話本”,雖然到今為止,也沒啥明顯益處,但當時所能感受到的現實,書中有;我喜歡玩或討厭上學的共鳴,書中也有;世上成人社會將令自己困惑,看看童話不禁將就解惑。現在硬著頭皮看當時的它們和自己,也不禁認出那時的狀態,有原生,就可愛,是心裡面此時地的意思,很知足了。

當代文學難為,在於作者要現實到敢寫現實的虛幻。虛幻的現實,寫出來的不是虛幻,也不是現實。現實的虛幻,寫出來才會是現實,同時也是虛幻。這個意思不玄,只是太過現實。。 最好的txt下載網

草根比“慘”別隻當牢騷聽

最近各大網路論壇上流傳著一篇《城市下崗工人的吶喊》的熱帖,作者以下崗工人的語氣,列舉了“農民兄弟”擁有土地資源、享受農業稅減免、孩子上學免費等種種“特權”以後,嘆自己“除了戶口一無所有”,抱怨“農民搶走了城市下崗工人的飯碗。”

連農民———準確說是近年來不斷鬧出討薪風波的農民工———都竟然成了被嫉妒和聲討的物件,真是聳人聽聞。可以肯定的是,下崗工人的困境絕對不是由農民造成的;而且多數進城農民工所遭得苦和罪,比城市下崗工人恐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反過來想,這篇帖子的作者大概不會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其之所以這樣寫,或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在捱罵聲中獲得更多關注吧———應該承認,其所描寫的下崗工人的困境十分真實,令人唏噓。

從目前看,在各大論壇上,這則帖子基本上都已經成為下崗工人和農民“比比誰更慘”的一個借題發揮的平臺。比如有人現身說法:“確實現在工人比農民困難”;有人則“希望發貼的人去體驗一下農村的苦”;比較理性公允受到較多支援的一種觀點是“兩者都不容易,相煎何太急?”

事實上,可能還不僅僅是下崗工人和農民覺得“慘”,“幹得比驢累,吃得比豬差,起得比雞早……”,某些城市白領,也同樣早就發出過類似的抱怨。

這種草根階層比“慘”的現象,是一種具有多重警示意義的訊號。顯然,這表明在草根階層中,已經有很多人對社會的公平現狀嚴重缺乏認同感,一種“被剝奪感”正在廣泛蔓延,由此會不會導致更廣範圍的社會失衡,引發一些影響重大的社會問題,是特別值得關注的。

同時,這更應提醒我們對目前經濟領域內的一些問題進行再反思:企業改革究竟應該為什麼而改?經濟發展應該追求怎麼樣的社會效果?顯然,引入市場經濟機制,不是為了讓某些“無能”的人沒飯吃,相反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水平,讓絕大多數人都能過得更好。競爭機制所造成的收入差異,一般也只應該在“增量”的部分,無論怎麼樣的改革,都不能以“損不足以補有餘”為目標。這應該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宗旨。就此而言,草根們對比“誰比誰更慘”這種現象的發生,或許證明了上述宗旨正在發生較大的偏差。

不能顧及多數人利益的經濟發展,肯定不是科學的發展。所以,對工人不滿意,農民不滿意,甚至連城市白領也不滿意的狀況,應該認真關注,及時亡羊補牢,這是保證社會的健康和諧的必需。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為什麼有人讀書;卻得不到智慧?

人是一種有智慧的生物。人的智慧,不但包括智力,還包括道德、信仰,是智力、道德、信仰的綜合體。

智慧作為一種潛在的品質,已經與生俱來地賦予每個生命。一個剛來到世間的嬰兒,他的生命已經包含闃智慧的萌芽,而這種智慧的胚胎,卻是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

但智慧僅僅停留在胚胎狀態,是遠遠不夠。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成長。在這個成長過程中,要從自己生活經歷中總結經驗。但人類若只從自己生活經歷獲取經驗,而不去學習別人的經驗,那麼人類的智慧只能永遠停留在類人猿時代。因此,對人類而言,還必須學習別人在生活中獲得的經驗。這種別人在生活中獲得的經驗,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主要以書籍的形式加以紀錄。社會越向前發展,人類的智慧便越來越離不開書籍。書籍一邊積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