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影片回放顯示,他的眼睛快速地向右側瞥了一眼,然後說出了一個數字。測試完成後的分析報告顯示,整套測試方案的內在邏輯可以判定他在當時確實說了謊(而不單單是靠著這一個眼神的反應判斷)。視覺變化違背了自身基線反應,可以作為判斷說謊的線索之一。由此可見,眼睛往哪邊看,與是否說謊沒有必然的聯絡。重要的判定標準是違背基線的異動。

當然,我們尊重前輩科研人員做出的大量統計工作和結論,可能(注意僅僅是可能,因為我們沒有看到相關的資料和學術報告)他們所統計的人員中,真的大多數是說謊時眼睛朝左看。不過,這種上來就蓋棺定論的方式,是非常不嚴謹、不科學的。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說謊,一定要首先確立被測試人的基線反應。

用眼睛緩解壓力——視覺安慰(3)

2。 說謊的人會不會出現視覺逃避

一直以來,“說謊的人會不會出現視覺逃避”這個問題也是心理學家們爭相驗證的一項內容。美國的某位學者還特意透過電視劇將自己研究的結論表達出來,他認為“人說謊的時候並不像傳說中那樣會出現視覺逃避,而更多地會看著對方,以便觀察對方的反應(是否相信了謊言)。”

實際上,迄今為止,這個問題還沒有統一的結論。而且,如果單就這個問題而言,也根本不可能得到統一的結論,因為這個問題的主語是:人。人的多樣性決定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一定是多樣性的。

大多數人在受到意外刺激的時候,都會出現視覺逃避(生理和心理共同決定),符合我們所總結的規律。如圖4…3。

但是,如果被測試人是有備而來呢?他(她)希望看到自己的謊言可能會產生什麼影響,希望觀察到提問人的反應,進而作出下一步欺騙的努力,甚至在他(她)認為自己得手之後,會樂於見到自己的對手被欺騙時的有趣樣子。這類人接受測試的時候,會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好自己的騙術套路,無論什麼問題對他(她)而言都不會意外,進而讓提問人逐步走進自己設下的複雜圈套,然後笑眯眯地看著對手被自己搞定。如圖4…4。

你覺得這類人會透過視覺逃避來尋求安慰嗎?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總結的規律並沒有錯誤,還是有效的。這種說謊的高手之所以貌似不符合視覺安慰反應規律,其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厲害,而是沒有不適感,這恰恰是因為對手(測試方法)不夠厲害。如果能夠分析出被測試人的性格特徵和行為模式,預見到他們可能採取的反測試對策,在測試過程中給予他們有效的意外刺激(也就是比高手再高一些),再高的高手也還是會出現視覺安慰反應的,唯程度不同而已(心理控制能力強大的人可以迅速控制和改變自己的反應)。因為,高手也是人。

當然,作為一門科學,我們必須承認,視線轉移並不能作為判定說謊的必要條件,可能造成視線轉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思考或疲勞,有的時候就是單純的轉移,沒有什麼目的性。視線轉移不等於視覺逃避(就算是看美好的東西也有可能歇會兒)。即使可以確定是視覺逃避,也要相應分析刺激源是什麼,被測試人是什麼型別。

看解剖手術時出現視覺逃避,就不能認定是說謊的反應,因為刺激源與說不說謊沒關係;再者,大多數人這個時候都會出現視覺逃避,但學外科的人不會,因為那些畫面對他們而言是專業,並不恐怖。這個例子說明,即使沒有視覺逃避,也不能作為被測試人沒有說謊的證明。

因此,觀察到視線轉移的時候,我們必須再進一步確定,視線轉移是不是視覺安慰。如果分析判定視覺逃避的出現是因為受到了負面刺激而尋求安慰,而負面刺激源又與被測試人可能說謊(試圖掩蓋或者捏造)的內容相關,那麼這個線索就很有價值,可以進一步深挖。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個著名案例:女車模與女主持的爭鋒

因為私人影片流出而成為熱點話題人物的女車模(下面簡稱S),應約參加了一檔以女主持人和嘉賓互聊大尺度話題為形式的綜藝節目錄制,最終因為不能為外人分辨是非的原因而中斷。這段實況錄影在網際網路上曾經熱極一時,我們也曾經專門對其中幾位焦點人物的微反應進行過分析。

其中,S 基本上全程保持了職業姿態,面帶微笑,雙手放在腹前腿上,呈端莊狀。上身一開始始終沒有向後靠在沙發上,基本保持挺直,雙腿在坐姿的時候,保持蹺腿姿態。

從專業技術角度講,整個過程中比較精彩的,是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