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性。傳:次第。②從所不勝:取周德抵不過的屬性,即水德。③改年始:也叫“改正(zhēng,徵)朔”或“改正”,即更改一年的歲首,以此表示受命於天。周以建子之月(夏曆十一月)為歲首,秦以建亥之月(夏曆十月)為歲首。④朔:陰曆每月初一。⑤旄旌:用旄牛尾或五色羽毛裝飾的旗。節:符節,使者所持的憑證。上黑:崇尚黑色。上:同“尚”,崇尚。五行說以黑色象徵水德。⑥數以六為紀:意思是數字的成數以六為極點。紀,極,終。按:數字一般是起於一,終於十,秦改為終於六,是因為秦屬水德,水主陰,而《易》卦中的陰爻(yáo,遙。符號為“……”)叫作“六”,所以秦尊尚六。一說:按五行相生相剋的序數,水克火序數為六。⑦法冠:御史所戴之冠。本為楚王之冠,秦滅楚,以此賜給御史,稱法冠。後來漢使節、執法者也戴此冠。⑧輿:車。六尺:指兩輪間的距離。⑨步:古以兩舉足以步,即今所謂兩步,作為長度單位,秦代以六尺為一步。⑩乘六馬:一輛車駕六匹馬。(11)戾(lì,厲)深:嚴厲,狠毒。(12)刻削:刻薄。(13)合五德之數:這是說秦嚴法毋仁合於五行規律。秦以水德,水為陰,陰主殺。數,命數、規律。

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①。請立諸子,唯上幸許②。”始皇下其議於群臣③,群臣皆以為便④,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⑤,相攻擊如仇讎⑥,諸侯更相誅伐⑦,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⑧,甚足易制⑨。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⑩。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11),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12)。”

①填:同“鎮”。鎮壓,安定。②唯:希望,敬詞。幸:也是表示希望的敬詞,可譯為絡予寵幸。③下:交下。議:建議。④便:有利,合適。⑤後屬:後裔,後代。⑥仇讎(chóu,仇):仇敵。⑦更相:互相。⑧公:公家的。⑨足:可以,能夠。⑩術:方法,手段。(11)樹兵:意思是挑起戰爭。(12)是:對,正確。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①。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②,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③,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④。車同軌⑤。書同文字⑥。地東至海暨朝鮮⑦,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⑧。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臺、上林皆在渭南⑨。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⑩,作之咸陽北阪上(11),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12)。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13)。

①黔首:也稱“黎首”,指百姓。黔,黑色。②銷:熔化(金屬)。鐻(jù,據):如鍾一類的樂器,夾置在鍾旁,像猛獸形,由木或銅製成。③石: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石。④衡:秤。又《史記新證》以為當以“一法”為句。⑤同軌:指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都相同。⑥書:書寫。⑦暨(jì,既):和,同。⑧並:傍,沿著。⑨章臺:秦故宮名,以宮內有章臺而為名。上林:苑名。在今陝西、長安、周至、戶縣界。⑩寫:描摹。放:通“仿”。(11)阪(bǎn,板):山坡。(12)複道:閣道,天橋,周閣:環行的長廊之類。一說是周圍的樓閣之意。(13)充入:置入。放進去。

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①,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②。自極廟道通酈山,作甘泉前殿③。築甬道④,自咸陽屬之。是歲,賜爵一級。治馳道⑤。

①焉:乃,於是。信宮:宮名,即長信宮。②天極:北極星。③甘泉:秦宮名。④甬道:兩側築有牆的通道。皇帝在甬道中來往。外人看不見。⑤馳道:馳馬所行之道,供皇帝巡行之用。秦馳道通達全國各重要地區,道路寬五十步,路中三丈寬的部分,種樹為界。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魚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①。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刻所立石,其辭曰:

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②。二十有六年,初並天下,罔不賓服③。親巡遠方黎民④,登茲泰山,周覽東極。從臣思跡⑤,本原事業⑥,祗誦功德⑦。治道執行⑧,諸產得宜⑨,皆有法式。大義休明⑩,垂於後世,順承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