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皇帝躬聖,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興夜寐(11),建設長利,專隆教誨(12)。訓經宣達(13),遠近畢理,鹹承聖志,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14),靡不清淨(15),施於後嗣(16)。化及無窮(17),遵奉遺詔,永承重戒(18)。

①封禪:戰國時期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泰山最高,帝王應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築壇祭天叫“封”,在山南梁父山上闢基祭地叫“禪”。望祭:遙望而祭,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的一種儀式。②修飭(chì,斥):意思是行為端正,不逾規矩,飭,謹慎。③罔(wǎng,網):無。賓服:諸侯入貢朝見天子,也就是歸順、臣服的意思。④黎民:《史記志疑》以為二字為衍文。⑤從臣:隨從臣子。跡:功業,事業。⑥本原:推究。⑦祗:恭敬。⑧治道:指治國之道。⑨諸產:指各種物產。⑩休明:美好顯著。休,美善。(11)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夙,早。興,起。(12)隆:尊崇。(13)經:經典,宣達:通達。(14)昭:光明。隔:《集解》引徐廣曰:“一作‘融’。”融,流通,流傳。(15)靡:無,無處。(16)施(yì,益):蔓延,延續。(17)窮:極,盡。(18)戒:命令,告誡。

於是乃並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

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臺下,復十二歲①。作琅邪臺,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曰:

維二十八年②,皇帝作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