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這次,真是讓你委屈了……”
鄭遠池聽了這話,眼圈也是一紅,他許久未和母親這般親近,自打他答應迎娶陳芸,母親在家裡大鬧了一場,對他面上就總是淡淡的,他甚至以為母親這一輩子都不會再原諒他。
“母親,委屈的不是孩兒,是三郎對不住娘和初月……不知道初月現在……”
初月是鄭老太太的外甥女,從小就跟著鄭老太太長大。鄭老太太本是鄉下人,父母去世的早,家裡只有她和妹妹相依為命,後來鄭老太太嫁給了一貧如洗的鄭老太爺,鄭老太爺在陳巨斗的資助下上京趕考,雖是落了第,卻機緣巧合之下在京都的學堂裡謀了份差事。
鄭老太爺書念得多,人又厚道,慢慢的在鄉里積攢了好名聲,就在京都生了根。待丈夫安定下來,鄭老太太領著年紀尚小的鄭遠橋和鄭遠葉也往京都落了腳,一家人團聚了,日子也過的有聲有色。這個時候,鄭老太太還沒忘記自己的妹妹,想把她一道接過來在京都說戶門庭乾淨的好人家,誰知道卻傳來自己的妹妹被清平鎮的知縣看中,收到家裡做了姨娘,還懷了孕。
鄭老太太最是看不起給人做小的女子,就算是給大戶人家做小,那也是屈辱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鄭老太太才會寧願嫁給一窮二白的鄭老太爺吃苦,也不願意跟那些達官貴人享福。而鄭老太太的妹妹也是深知這一點,一直沒告訴鄭老太太,直到生米煮成熟飯才託人給鄭家送了信。鄭老太太當時氣的頭疼病發作,躺在床上半個月都起不來。
而鄭老太太的妹妹最後也沒得了好,在生初月的時候難產,產婆說“大人和孩子只能留一個”,知縣老爺毫不猶豫就來了一句,“當然留孩子了!”於是,沒到二十的鄭老夫人的妹妹就這樣香消玉殞了。知縣老爺一看竟是個女孩兒,打心眼裡也不喜,把孩子丟給正房養著,正房見知縣老爺也不拿這小娃當回事,自己更不上心了,小初月好幾次都差點夭折。
鄭老太太得知自己妹妹的死訊,一道晴天霹靂下來,連夜就回了清平鎮,見到妹妹留下的遺孤那般羸弱痩小,又見著府上的婆子下人對這孩子並不看重,便想帶著初月回京都自己收養。於是便和知縣夫人商量,知縣夫人巴不得這個礙眼的小孽障趕快消失,半推半就就從了鄭老太太的意,略施巧計就讓知縣老爺答應了這事。
於是,初月就在鄭老太太膝下長大,從小就體貼達禮招人疼愛,鄭老太太誕下四子卻獨獨沒有女兒命,便將初月視若己出,還想著將來親上加親,把初月賜給自己哪個兒子做媳婦。
這事也不用想,初月年紀與鄭遠池相仿,從小一起長大,朝夕相處中生了情愫,那個時候,鄭家人早就忘了二十年前與陳家那樁可有可無的婚約,鄭遠池還私下對初月許諾待他高中後馬上娶她過門。結果就是鄭遠池高中後陳家來抱大腿,攪黃了鄭遠池和初月的婚事,鄭老夫人和鄭遠池自然是不樂意了,奈何鄭老太爺是個古板人,非得信守當年之約,強迫鄭遠池娶陳家閨女。
鄭遠池也是沒有法子,才瞞著父親跑到陳家,親自和陳芸談退婚的事,可是他也沒想到陳芸是個這麼潑辣又偏激的性子,一哭二鬧三上吊,街邊碎嘴大媽潑辣婆娘的事她都會,等他走了還直接跳河自盡了。雖然後來人救了回來,但退婚的事也搞得京都人盡皆知,奉為笑談。
這婚,他應,就是違背了自己的本意,也對不起初月和母親,是無情;這婚,他不應,就是毀了陳芸的一生,對不起陳家和父親,是無義。
最後,情義兩難全,鄭遠池選擇了義。
所以,從他答應娶陳芸的那天起,就再也沒見過初月,母親也不願再與他說話。
想了這些日子,鄭老太太憋的不過是一口氣,兒子這些日子的悶悶不樂她也是看在心裡的,再想到一向自律的兒子昨天喝成了那副模樣也是心疼,她拍了拍鄭遠池的手,“池兒,你個傻孩子……這些日子你爹逼你緊,娘也給你委屈受,你可不要記恨娘才是……至於初月……我把她送到你奶孃家住幾天,將來再給她擇一門好人家。”
鄭遠池心繫初月,但又想到初月最是個心高氣傲的女子,只得含淚應是,鄭老夫人見自己兒子這副隱忍的模樣更加心疼,不由得柔聲寬慰,“從今以後,你就和初月斷了來往吧……你也知道,孃的孃家就剩這一個苗子了,我是萬萬不能允許她嫁給別人做妾室的。你也需放寬心,那個陳芸……哎,娘也聽說過她之前做的那些荒唐事,但既然嫁到了咱們家,就是咱們鄭家的臉面。你日後在朝中為官,免不得家中女眷要隨你四處應酬,若是陳芸不知禮數還丟了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