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多。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是一本小書,大約只有五萬多字。

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是一套叢書。

《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組共五人,即曹燕芳、黃廷元、張伯文、洪祖年、潘勳照。其中主要是曹燕芳,一個人負責數、理、化三冊。其餘幾位在當時是新手。

在編輯工作中,走了一段彎路:最初請了一批中學教師撰稿,那些“為什麼”寫得像教科書,枯燥乾巴。於是,編輯們只得推倒重來,物色文筆生動的作者……

王國忠對我說:

“你的第一本書稿《碳的一家》,屬於化學,所以是由曹燕芳看的。她看了以後,認為不錯。她交給我。我也以為文筆很好,就決定採用。問了一下,才知道你是北京大學的學生。

“自從《碳的一家》出版之後,就看中了你,又約你參加寫《科學技術新成就》、《農業科學新成就》以及《揭開科學之謎》等書。同時還約你寫《十萬個為什麼》。你寫了化學分冊。接著,又約你寫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分冊。”

我手頭有《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版本,上面標明的第一次印數並不多,五千冊而已。這表明,《十萬個為什麼》在出版之初,一開始並沒有被看好。

要知道,我的第一本書《碳的一家》在1960年2月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第一次印刷就印了兩萬冊。

《十萬個為什麼》初版五冊,從1961年4月開始發行,與廣大讀者一見面,當即引起轟動效應,成為暢銷書,連連加印!

《人民日報》發表陳原先生的書評,指出:

“近來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了一套書,叫《十萬個為什麼》,講的是通俗科技知識。書凡五卷,不脛而走,可知人們多麼想獲得更多的科學常識了。”

陳原用“不脛而走”四個字來形容《十萬個為什麼》的暢銷,《解放日報》則以書店裡“踴躍購買”、圖書館裡“出借一空”來形容這套書如何受人歡迎。

《十萬個為什麼》出版後,《中國青年報》等許多報刊紛紛轉載,各省、市出版社租型翻印,成為當時印刷量最大的暢銷書。初版本在短短的兩三年間,竟然印行了五百八十多萬冊!

幸虧當時還沒有盜版。不然,《十萬個為什麼》的盜版本定然充斥市場。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能夠一炮打響?

這是因為《十萬個為什麼》這套書題目林林總總,來自生活和生產,來自讀者身邊,讀之十分親切;內容廣泛,無所不談;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說古道今,趣味盎然。這套書以“大眾化的、小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讀物”為特色,受到讀者歡迎。《十萬個為什麼》雖然是以少年兒童為主要讀者物件,但是,由於寫得生動活潑、深入淺出,所以青年讀者以至成年人也喜歡這套書。這樣,使《十萬個為什麼》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十萬個為什麼》的成功,還在於“套”字上。《十萬個為什麼》在策劃初版時,就注意到成龍配套的問題。初版分物理、化學、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五冊。後來,增加了數學、地質地理、動物三冊。1962年12月出齊八冊。這時,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共收1484個“為什麼”,105萬字。

我的命運與《十萬個為什麼》緊相連(1)

1962年1月19日,上海《新民晚報》第二版發表記者永義所寫的報道《圖書的背後》一文,內中有這麼一段:

“作者們對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專業知識是精通的,但寫法上不一定符合兒童的特點。編輯部就再三講明要求,多方協助作者。如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一位作者,編輯部派專人和他談,幫他修改,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後來這位作者一個人就 一百多個題目,成為本書作者中寫得最多的一個。”

報道中提及的“北京大學化學系的一位作者”,就是我。報道中提及的“這位作者一個人就寫了100多個題目”,僅指化學分冊,而不是全書。

這是我第一次見諸於報道。

《十萬個為什麼》成了我的成名作。自從《十萬個為什麼》出版以後,我幾乎很少主動向報刊投稿了,因為很多報刊編輯部從《十萬個為什麼》上知道了我,紛紛向我約稿。我應付約稿已經忙不過來了。我的文章發表在《中國青年》、《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北京晚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重要報刊上。我還在《安徽日報》上開專欄。

《十萬個為什麼》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