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如今,當我回憶半個世紀前的往事,覺得有幾點十分可貴的地方:

一是編輯熱心扶植新作者——寫《碳的一家》時,我只不過是一個十九歲的大學生,既沒有什麼“頭銜”,也沒有很深的“資歷”。現在我重讀原稿,發現有不少不合標準的簡體字,如“氣”寫作“気”, “數”寫作“由”旁“攵”,“興”寫作“醜”下加“八”……還有許多錯別字,如“年輕”寫作“年青”等等。像這樣幼稚的作品,受到少年兒童出版社領導以及該書責任編輯曹燕芳的熱情肯定,居然決定採用。

曹燕芳寫來很長的信,提出中肯的意見,指點我如何修改。我於1959年10月中旬重寫了一稿。如果沒有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鼓勵和支援,這本書很難得以出版。

二是審稿迅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收稿通知”是1959年9月25日寄出。也就是收到稿件的第二天,就發信給作者了。信中說,“約在10月下旬可把處理意見告訴你”。實際上,他們審稿意見提前告訴了我。這使我不由得想起現在不少雜誌這樣公開宣告:“因人手少,本刊概不退稿,三個月內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也有的出版社,作者把書稿寄去,一年半載不見迴音。這與當年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作風相比,相差十萬八千里!

三是出版週期短——這本書是在10月中旬才完成修改稿,然而,翌年2月就出版了。也就是說,從審稿、畫插圖、封面、排字、校對(包括寄作者校對)、付印到出書,只四個多月!那時候是用鉛字排印,不像現在用電腦寫作,有電子文字,作者等於給出版社排好字,所以在用鉛字排印的條件下能夠四個月出書,確實不易。

為《十萬個為什麼》挑大樑(1)

我的幸運還不只是在於第一本書《碳的一家》順利、迅速出版,而且還因此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

真是機緣湊巧,由於《碳的一家》文筆活潑,我竟然因此被少年兒童出版社看中了!

當時,曹燕芳正在編《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也就是說,我的第一本書《碳的一家》的責任編輯,同時也是《十萬個為什麼》的責任編輯。她看中了我,邀請我參加寫作《十萬個為什麼》——這就是遠在北京的我參加上海《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緣由。

我記得,曹燕芳給我寄來一份化學分冊的“為什麼”清單,要我試著寫幾個。

我寫了五個“為什麼”寄去,曹燕芳一面熱情地給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之處,然後要我繼續寫下去。我當時就像學生答題似的,按照那張清單所列的“為什麼”一個個寫下去。每寫好十幾個,就給他們寄去。他們看畢,又隨時告知意見。就這樣,我竟一口氣為化學分冊寫了一百多個“為什麼”。也有的“為什麼”是清單上所沒有的,我也就自己提出“為什麼”,自己回答“為什麼”。

當時,我並不知道編輯部的“內幕”。直到好多年以後,我才知道:當少年兒童出版社給我寄那份化學分冊的“為什麼”清單時,其實每一個“為什麼”都已經有稿子了。他們組織好多位上海的中學化學教師寫好了化學分冊。由於化學老師們寫的“為什麼”像教科書,曹燕芳不滿意,找我重寫。可是我一點也不知道這“內幕”,也就一個個寫下去。編輯部後來大批採用了我的稿子,為此得罪了一批上海的中學化學教師……

《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我寫了163個——只有12個“為什麼”是別人寫的。

接著,少年兒童出版社又約我為《十萬個為什麼》其他分冊撰稿,即天文氣象分冊、農業分冊、生理衛生分冊。編輯潘勳照、洪祖年、張伯文向我約稿,我又為這些分冊撰稿。我為天文氣象分冊寫了27篇;為農業分冊寫了89篇;為生理衛生分冊寫了43篇。

我是初版本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初版本最初出五卷,共947個“為什麼”,我寫了326個,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這套書最年輕的一個作者──寫這套書時我只二十歲,出書時我只二十一歲。

《十萬個為什麼》涉及各種各樣的知識。為了寫好這些“為什麼”,“逼”著我看了大量的參考書。好在北京大學有著極為豐富的藏書,使我如魚得水,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另外,在寫作時,我注意每一篇的寫作手法有所不同,這樣使我的寫作技巧得到了迅速提高。

我常說:“要喝一杯水,就得挑一缸水。”為了寫好一篇“為什麼”,往往要檢視好幾本以至十多本參考書。寫了那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