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從之,不善者改之,從中悟出是非成敗的歷史規律,那麼在遇到相同問題時就不會迷惑不知所措。

世事迴圈不息,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社會在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但歷史的經驗不會變,所謂“讀史可以明志”,就在於將前人的經歷吸收、內化為自己謀略的一部分。

先揆後度,所以應卒

《說文》中對於“揆”的解釋是:揆,度也,也就是審度、度量、估量的意思。凡成大事者,必然謀定而後動,防患於未然。在事情還沒有發生前,就要對事情的走向作出預測。對於每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要在事前想好應對的策略,一旦事情突然發生,在情勢急轉之下也能夠從容應對。

我國老一輩革命家陣雲同志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後,一些反動勢力認為,中國共產黨會打仗,會搞政治工作,但在經濟方面、管理城市方面,只能得零分,他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當時在上海面臨的經濟工作的困難,想趁機搞亂經濟,賺取暴利,同時在經濟方面來個下馬威。

第28節:素書(28)

上海是個大城市,糧食供應歷來是個大問題。上海解放前由於遭到長期圍困,糧食一度緊缺。人民政權成立後,想盡辦法解決糧食問題。上海投機資本家意識到這一點後認為——剛剛建立政權的共產黨手中絕對沒有那麼多存糧來平抑糧價。於是,投機商人開始操縱市場,大量囤積居奇,企圖以此挑戰人民政權。1949年夏,上海的糧食價格大漲,漲幅已經超過一般商品的一倍到兩倍以上。

糧食價格的上漲,不但可以影響工業生產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價格,還可以造成人心浮動,影響新生政權。在這種危急的形式下,此時臨危受命的陳雲經過冷靜仔細的計算,確定了上海每天糧食供應的上限為300萬斤。他同時計算到了上市面粉可抵80萬斤大米。而普通市場在戰亂時期都存有應變糧,這些他也計算進補充糧食缺口。

陳雲考慮到上海周邊都是產糧區,七月底江蘇的早稻便可以成熟,而且價格比上海低,於是他立即組織人員收購江蘇的大米,運到上海,供應市場。接下來,他便組織政府人員從各產糧地區配售大米,每月配售3000萬斤,每天100萬斤。他還透過規範、整頓市場,使上海每天能自由上市大米80萬斤。為了萬無一失,陳雲還從東北、華中調來1億多斤糧食,然後,在九、十兩個月每月供應市場6000萬斤。一開始,投機資本家見政府運來糧食,便組織高價收購,企圖把共產黨調來的糧食也控制在手裡。當他們手中囤積大批糧食時,才驚慌地發現,共產黨組織的糧食供應源源不斷,並且用平價銷售,他們高價收購的糧食,根本賣不出去,只能低於市場價售出,大部分投機者因為他們的投機行為而傾家蕩產。

第29節:素書(29)

為了把投機資本家徹底逼出上海的糧食市場,陳雲組織幹部,到江蘇、浙江等產糧地區,與那裡訂立了長期的糧食交易協定,保證由這些地區長期、平穩地供應上海糧食,這樣,投機資本家就被徹底擠出了上海糧食市場。糧食之戰,以共產黨的勝利而告終。

《紅樓夢》中有一副對聯道盡了其中的玄妙:“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其實,無論現代的陳雲還是古代備受稱讚的諸葛亮,他們能做到料事如神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能未卜先知,而在於他們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對與事件發展有關的所有關鍵人物都瞭如指掌,所以能夠推測出這些人在當時情況下的反應,因而才會果斷有力地採取行動。

設變致權,所以解結

權,變也。“經,常也”(《廣雅》),孔子在《春秋公羊傳》中說:“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孟子言:“常謂之經,變謂之權,懷其常經而挾其變權,乃得為賢”,並舉了一個著名的事例:“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而援之以手者,權也”(《孟子?離婁上》)。柳宗元在《斷刑論》中也指出:“為仁必知經,智必知權”,“經也者常也,權也者達經也,皆仁智之事……經非權則泥,權非經則悖”。以變通求和解,以權變解死結,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縱觀歷史上善於用兵之人,都懂得通機達變戰,以機敏巧妙的迂迴戰術解開死結。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