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坐堂上,給一群人講課。

“不列顛人口不過六百多萬,國庫年人卻高達五千萬鎊!以其所值換算,是一億五千萬兩白銀!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大致有二十五兩白銀。”

“我英華在聖道三年的國庫收入預計是兩千萬兩白銀,而我英華治下,人口兩千萬,平均攤下來,每人才一兩白銀!”

“這就是國力之分!有人要問,是不是不列顛人太富?不!不列顛民人,跟我英華民人的年入並沒有太大差別,日子甚至還不如我英華民人,也就比滿請治下民人好一些。他們的海軍船員,吃著發黴的麵包,長蛆的乳酪,卻從不擔心招不到足夠的水手,因為那等日子,已是一般民人所難及的。”

“還有人要問,是不是不列顛的朝廷壓迫甚重,刮來了這等民脂民膏?也錯!不列顛的國入,一是土地稅,一是關稅,一是消費稅,跟我們英華的商稅類似,其中關稅能佔到一半以上。不止如此,如所有歐羅巴國家一樣,國債更是大頭,最盛之時,國庫年入三成都要用來付國債的利息!如此能攪動的銀錢,自然龐大得可怕。”

皇帝的嗓音比以前低沉了一些,更顯出了幾分威嚴,當然,白延鼎這感覺,也許更多來自皇帝新留的小鬍子。

“可以這麼說,我英華,跟歐羅巴諸強國的差距,就差在兩方面,一是對天下財貨的把控。前明朝廷估計只把控住了一成,滿清估計把控住了兩威,我英華,現在不過是把控住了三成。像不列顛這樣的強國,已是把控住了六七成,原本他那一國的內裡,就是工商資本組就而上的。”

“另一面更重要,就是謀食於外!前明靠儒法維繫,剪草割苗,靠著土地遼闊,人丁眾多,國治安寧時尚可積起財富。一旦國政潰散,就再難維繫。這就是隻知謀食於內,也只能謀食於內的結果。”

“如個寰宇全球,東西相近,歐人已掠食到了我華夏門口,這是弱肉強食之勢!但強弱不止在槍炮,更在國體,更在操控資本。如果我英華未能將國體轉為謀食於外,在這寰宇掠食之局中佔住腳跟,遲早要被歐人咬斷脊樑,淪為供他們吸食血肉的豬狗!”

“攘外必先安內,此言是弱者之語!諸位要多思一層,為何不是食外即能安內?我英華,一國上下,總是會有紛爭的,小到呲目以對,大到不共戴天。諸位身在朝堂,目光就不能拘於我英華一國,凡事都要先想一想,此事是否可能求諸於外,再反諸於內。”

皇帝在上面講,下方聽課的不僅有朝堂高官,還有黃埔書院的學生,一個個都是全神貫注。而聽得“弱肉強食”、“謀食於外”等詞彙,蕭勝和白延鼎心中都翻滾著一股正身處戰場的震憾感。

“食外不止能晏內,也能融解人心,就說一家人過日子,日子繞著一畝三分地打轉,總是苦哈哈的,自然成天口角不斷,小事也能釀出血光之災。如果都奔著外利,大小嫌怨都能放下。就說當日戚大帥在浙江招兵,見著那義烏人,一家家為土地血戰,若是我英華之下,家家都能如義烏人,聚在一處,為一國之利而戰,有什麼嫌怨是不能化解的!?有什麼舊賬是不能放下的?”

皇帝話鋒一轉,竟像是說到了眼下這範四海之事。

“所以呢,最難的就是為一國找到這樣的利,讓大家能人心相通,一同向外看的利!諸位在書院裡做學問,在朝堂上理國政,就要記著這樣的目標。孔子也是言利的,天下人之利,那就至極之仁。老子也是言利的,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也是我們天主道的第三條,人人得利而不相害……”

白延鼎若有所悟,跟蕭勝對視一眼,心說皇帝該是要拉範四海一把的。

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聖外王,華夏九服

() “唔,朕說錯了,現在已沒了天主道,這就是我英華的天人之道,也即是天道!”

說到後面,李肆糾正了語誤時曰即將步入聖道三年,天主道已完成了破開儒法之錮的歷史使命,在殷宏時的建議下,囯中已不再使用“天主道”一稱。

消解天主道的就是去年年底出爐的道黨洪流,他們將天主道所倡的“唯真”、“唯實”、“天人之倫”和“新三綱”等思想滲透到了學思政說的方方面面。天主道的核心要素,已跟日日大家所思的“天道”契合一體。

即便備派有不同闡述,但根底卻再難拖天主道的基礎。

原有的儒賢之流,為了爭奪話語泉,也不得不攀著這些思想根底,將天主道跟聖賢言裡的天道相融。既然如此,就索性將天主道散去,讓其迴歸天道本色,而這也本是段宏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