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意。
這,難道不值得給他在精神上製造壓力的人好好深思嗎?
雖然,劉德華早在10年前就流露出倦意,所幸的是,最終他硬是靠堅強的毅力挺了過來。
他拋開一切干擾,為人們獻上了那麼多好聽的歌和好看的電影。
劉德華的好電影,值得一看;劉德華的好歌,值得一聽;劉德華的《我是這樣長大的》散文集,值得一看!
3。“華仔天地”天地寬(1)
“我寧取‘華仔天地’對我的情義,我相信她們,願意和她們分享分擔彼此人生路上的喜與憂。
別人奇怪我為何樂意花一整天的時間給這班小朋友?
為何我有耐性跟這些小朋友玩?
理由很簡單:因為她們真!
我無需在她們面前虛假,又無需掩飾什麼。
她們百分之百對我的真,叫我感動!”
2004年初,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時,劉德華的歌迷一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他們人數眾多、服裝統一、熱情最高,從明星走紅地毯一直高叫到劉德華當上影帝。
僅憑“劉德華”這三個字,當選紅地毯人氣之王就毫不費力。
當天17時許,“華仔天地”的Fans們就已佔據了文化中心紅地毯兩側的有利位置,臺階右側,幾塊彩色電子“華”字招牌異常醒目,讓人感嘆如今高科技的追星武器。
20時許,一身黑色禮服的劉德華出現在人們的眼簾中,整個場面沸騰起來,“華仔”、“華仔”的聲浪此起彼伏,劉德華只好專門跑到隔離欄前和Fans打招呼,隨後才徐徐走上臺階。
劉德華太受歡迎了,攝影記者們屢拍不厭,因頒獎禮即將開始,紅地毯司儀不得不請求他“用慢動作慢慢進入劇場”。
當晚,劉德華的風頭無人能及。
為什麼劉德華的歌迷會如此瘋狂地擁戴他?
這是因為,劉德華的歌迷會組織“華仔天地”辦出了水平。
不少明星都有自己的“追星族”,劉德華也一樣,所不同的是,他的“追星族”無論人數和聲勢,都是讓人驚歎的。
“追星族”為八九十年代的一大文化現象。
這一現象的出現,越來越受到社會學家們的重視。
作為偶像,劉德華的偶像生命力可謂是最長的,從80年代初直到今天,整整二十多年,“追星族”一撥又一撥,到今日,劉德華自己都步入中年了,可還是風頭不減,一直就這樣被“追”著。
“追星族”的歌迷、影迷們,均是來自於社會各階層的男女老少,其中最為瘋狂的,是那些天真浪漫、喜歡做夢的少女。
在一個小品中,喜劇演員蔡明就把這類女孩子盲目崇拜的追星神態表演得惟妙惟肖,刻畫得淋漓盡致。
今天,雖然對這種偶像崇拜現象持否定態度的人已經不多,人們更多的是將這種現象視為一種心靈體驗,但是,在廣大歌迷、影迷中,確實存在著盲目狂熱的崇拜現象,也曾經發生過一些令人尷尬的事情。
1987年,天皇巨星譚詠麟的地位受到異軍突起的張國榮的威脅,兩人的歌迷便形成敵對之勢,雙方相遇時,不但經常互罵,而且撕、踩對方偶像的相片。
在1987年舉行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晚會上,譚詠麟的歌迷向張國榮發難,他們起鬨、搗亂,致使張國榮無奈而尷尬地落了淚。
此事震動了當時的香港娛樂圈。
進入90年代,這種衝突又在劉德華與黎明的歌迷之間有過重演。
黎明的歌迷,素以投入著稱,在1994年初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晚會上,劉德華被人投以熒光棒,據反映是黎明的歌迷所為,輿論界一片譁然。
黎明表示,要在歌迷會上徹底追究此事,劉德華則大度地表態,不再追究。
後來,又有風傳說“華仔天地”的會員,與黎明的歌迷展開罵戰,劉德華不信,他堅持認為,其中必然事出有因。
劉德華為什麼對自己的歌迷如此自信?
因為,他是一位有著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明星。
為了把“華仔天地”辦成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的歌迷組織,他對“華仔天地”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對自己的歌迷已經有所瞭解。
劉德華的歌迷會是港臺歌星中規模最大的,據說總人數已經達到幾十萬人,“華仔天地”的會員,早已超越了香港及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