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其實——早已知道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除了愛情,在這本散文集中,劉德華還寫到親情和友情。

深摯的親情和友情,被華仔寫得那麼溫馨,讀來讓人感動。

母親的無私的關心,歌迷們熱情的擁戴,演藝圈裡真誠的關照和相互的理解,等等,都被收入書中,令人們在欣賞到劉德華電影和歌曲的同時,對他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也能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透過劉德華的筆端,人們瞭解到一位巨星的成長之路:送外賣的孩子,少年時打工的艱辛,片場見聞,訓練班裡同窗們的喜怒哀樂……

一首老歌,就是一段特定的日子,一個旋律,就是一段難忘的生活。

《我是這樣長大的》以回憶性文章為主體,但也不乏議論性的文字。

在書中,劉德華流露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極大興趣和探索心理。

他表達了一個這樣的願望:就是透過自己的音樂,努力喚醒人們對悠久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追索和熱愛。

“音樂的空間比任何空間廣闊、自由,這是我個人的見解,因此在事業的中途加入了這個空間,從小聽了許多許多國語歌曲、中國小調、民族音樂,所以在我的音樂裡不難找到中樂的東西,在我聲音裡不難找到中國腔,在我唱片裡不難找到中國味”。

2。“我是這樣長大的”(3)

這個願望,讓人們讀出了一個天王級明星的內心世界。

如果說別的星級演員上到了某一個階層的話,那麼,劉德華則達到了一個境界。

一個把自己放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境界。

當然,我們沒有必要去一味地拔高劉德華,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人。

劉德華也一樣,他也有極度沮喪的時候。

劉德華曾與葉德嫻合唱了一首《倦》,雖然葉德嫻很久沒有錄音了,但一進入錄音棚立即進入最佳狀態,只錄了一晚就告成功,劉德華讚歎不已,連聲誇讚她“棒極了”。

在《我是這樣長大的》這本散文集裡,最為真誠的文字,大概就是這篇以《倦》為篇名的文章了。

在文章中劉德華寫道:“如果我說:‘我倦了’,大家一定以為我拍戲拍得累了,一時意氣用事才說這樣的話。

可是我真要說:我真的倦透了!

“這倦意不是肉體上的倦,而是精神上的倦。

有時日以繼夜的軋戲的確會令我肉體上感到筋疲力盡,但此時精神上的堅持,往往可以令我支援下去,直到工作完成為止。”

劉德華回憶起在演藝圈裡奮鬥的十多個年頭,回憶起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第一部電影、第一張唱片,回憶起那段難忘的遭到無線臺“雪藏”的400天,一幕幕的往事,在劉德華的腦海裡放起了小電影,想到出神時,不禁發出一聲出自心底深處的嘆息:“《倦》這首歌總讓我有‘累’的感覺和‘淚’的衝動。

出道至今,不斷要堅持自己的路,不斷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在路和理想之間,我還要不斷地面對觀眾、媒介和輿論給我的壓力。

我要解釋、我要澄清、我要道歉。

這些年來,身邊不斷有人告訴我:你要這樣做,你要那樣做!

你要這樣說,你要那樣說!

卻原來做了、說了,竟惹來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確實,劉德華髮出這樣的牢騷不是沒有來由的。

關於他的戀愛、婚姻的傳聞,關於歌壇、影壇沒完沒了的爭鬥、比拼,關於歌迷、影迷間的爭執、口角,這些與演藝事業無關的種種干擾,無時不在浪費著人們有限的精力。

這些無聊的事情,更讓劉德華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奈。

“早已知道生在這圈,是是非非少不了,閒言閒語也總有人說。(霸氣 書庫 …。。)

嘴巴是人家的,我不能阻止,也無權制止。

我只想做好本分,演我的戲,唱我的歌,跟大家像朋友一般的聊天,有商有量,有問有答。

“清者自清,謠言止於智者,是的,這些我都明白了,可是別人不明白,別人不明白就要我解釋,但在我向大家交代,為自己討個公道之際,苛刻指責的話又來了:何必如此緊張,何需如此解釋?

“我覺得自己像是身處夾縫當中,進退兩難,然後我發覺原來自己早已厭倦了再去解釋。”

有影壇“鐵人”之稱的劉德華,面對這些與演藝事業無關的精神折磨,竟也感到了深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