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妻子可以對孩子說:“快,咱們給爸爸倒杯茶。”妻子累了一天,丈夫可以對孩子說:“來,給媽媽捶捶背。”這樣,大家都會生活在互相理解的世界裡。

2.不當著孩子的面否定另一半

夫妻雙方面臨孩子的問題時,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否定對方的做法。比如,孩子摔倒了,媽媽本能地把孩子扶起來,父親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否定妻子說:“你不要扶他,要讓他自己站起來。”而下一次,丈夫可以用正確地行動示範給對方,同樣,當孩子摔倒時,丈夫馬上過去,蹲下來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這種行為既沒有否定對方,又教給對方該如何做。

3.不在背後說另一半不好

夫妻千萬不能揹著另一半對孩子抱怨對方的不是。孩子還小,很多思想意識是靠父母影響的,孩子聽多了,自然會有同樣的思想傾向。這樣,另一半的威信不但很難建立,而且孩子和對方的關係也不容易往好方向發展,而家庭就不容易和諧了。

4.維護對方的尊嚴

當孩子和父母其中一人發生意見不合時,另一方首先應該提醒孩子尊重父母,事後再和孩子進一步溝通。孩子感受都父母的態度,也會增強對父母的尊敬。

『教育名言』

人就像藤蘿,他的生存靠別的東西支援,他擁抱別人,就從擁抱中得到了力量。

——(英國)蒲柏

家庭集體的完整和一致,是良好教育的必要條件。而這個一致,不僅僅可能被教育者破壞,也可能被父母的矛盾,被父親的橫暴、母親的輕率所破壞。誰想真正地、正確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他就應該很好地愛護這個一致。

——(蘇聯)馬卡連柯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5.在孩子的爭辯中反思

兩個人能爭辯起來,說明彼此有信任。孩子能對父母爭辯,正是說明孩子還相信父母,儘管在表示不滿,但還有商量的心願,何況爭辯本身更是表達了孩子對父母的期望。所以,當孩子還沒有對父母徹底失望之前,請允許他爭辯。

『經典事例』

一位母親希望兒子當三好生,可兒子一直沒當上。有一次,兒子把成績單給母親,母親一看成績挺好,老師評語也不錯,但老師提出孩子上課做小動作的毛病總是改不了。看到這,這位母親火冒三丈,大聲對兒子數落了一通,指責他有缺點不改,當不上三好生。

兒子看母親這麼激動,心裡也很難受,邊哭邊爭辯道:“我們班的三好學生,他們的家長都是五好家長。他們說,他們的爸爸媽媽很少責備他們,都是鼓勵他們的。”母親一聽,突然好想明白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從此,母親用鼓勵代替了指責,身教重於言教。後來,兒子上了重點高中,三年後又考上了重點大學,這期間也經常獲得“三好生”的榮譽。

『教育感悟』

孩子對父母爭辯到底是不孝順的表現,還是在在表達自己的心聲?孩子的爭辯可能都會有不同的前提,有的是受到父母的責備而爭辯,有的是和父母探討問題而爭辯,有的是與父母想法不一致而爭辯……總之,不管是出於什麼前提,爭辯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心態:“我說的是對的。”而且,通常是父母這種心態表露無疑時,才接著引起了孩子的爭辯。

其實,孩子的爭辯、頂嘴、反駁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禮貌,但是孩子不禮貌態度的挑起者一般都是父母。正如那位母親,為什麼會引起孩子的爭辯?因為她首先情緒激動地責罵了孩子。所以,請父母在孩子的爭辯中反觀自己,如果可以,父母最好把爭辯轉為討論、溝通、和交流。

『身體力行』

父母有理智的頭腦,才會冷靜看待孩子的爭辯。

1。 明確爭辯的原因

“爭辯”其實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是一個人說話,說得再大聲,再有道理都稱不上爭辯。父母要明確,孩子的爭辯通常是由父母引起的。無論是孩子因受到責備而爭辯,還是討論問題而爭辯,前提大都是父母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所以,引起爭辯的原因是父母有對孩子有不平等的心,有高高在上控制孩子的想法。所以,請父母善觀己心。

2.請理解孩子

當孩子對父母爭辯時,父母應該首先理解孩子長大了,爭辯是孩子身心開始獨立的象徵,也是孩子內心真實感受的表露。作為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爭辯表示強烈的反抗。其實應該可喜,因為孩子真實地表達了自己,但也有點可悲,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