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為孩子的行為說明,父母不理解他,甚至是在對父母長期不滿的流露。所以,孩子還願意跟父母爭辯,說明親子之間還有信任,而孩子爭辯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理解。

3.父母需要反思

孩子的爭辯是對父母提出了期望,孩子對父母的期望如同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一樣迫切。正如上面的例子,孩子期望母親對自己多鼓勵、少責備,母親這樣做了,孩子當“三好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父母無論遇到孩子什麼原因的爭辯,都應該反思自己,反思之後,請落實在行為上。

4。 儘量避免孩子爭辯

爭辯與討論最大的區別不是孩子說出的內容,而是說話時的態度和語氣。如何讓孩子平靜地與父母交流?只有父母平時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溝通,遇到問題父母首先能保證自己的情緒平和,這樣,父母的語言就不會引發孩子的爭辯,親子雙方就會進入良*流中。

『教子參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給孩子“指正”而不是“指錯”

有一個孩子很愛頂嘴,母親受不了,制止過但孩子一直沒有改。原來是這位母親平時會對孩子大聲說責備的話,孩子不愛聽就回頂。所以,父母給孩子說話時多“指正”而不是多“指錯”。比如,孩子沒有倒垃圾,不要說:“你這麼怎麼沒眼色,看不見眼裡的活。”這很容易引起孩子負面的回應,而是直接告訴孩子:“幫媽媽倒一下垃圾。”

2.明白爭辯的利與弊

父母和孩子在探討問題時也有可能引起爭辯,雖然這種交流在一定意義上可以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探索精神,但如果爭論得面紅脖子粗的話,雖然都有收穫,但是很消耗精神。最重要的是,孩子一旦形成一討論問題就據理力爭,一定說服對方的習慣的話,對他以後的人際交往會產生很大障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