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每次考試之後媽媽不罵我就算不錯了,還記得有一次分數太差了,只好去找老師作檢討。我曾經當過班長,但那也不是因為成績好。初中畢業那年,大家都在爭奪“重點高中”,我第一次感覺到分數的壓力,後來想一想,其實也是可上可不上。

上了高中以後,王堅迷上辦報。那是一張油印小報,他自任主編,實際上把記者編輯美術設計甚至印刷工人的事情全都做了。自採自編,自己刻鋼板,自己印報紙,他為此花了很多時間,但卻樂在其中。他在這樣一種心情中度過了三年。高考之前的幾個月裡,老師天天給學生分析形勢,掐著手指計算出,全班50個同學中能考上大學的人也就七八個。王堅一看成績單,明白自己不在老師的名單裡,因為他只能排到20名之後。那一刻他忽然明白,“當初不上重點高中是一個多麼嚴重的問題。”

別人遇到這種情況,要麼心急如焚,要麼破罐破摔,只有王堅依然我行我素。高考在即,同學們都在日夜苦讀迎接挑戰,他卻依然和他的小報難解難分。老師對他說:“再不把報紙停下來,你就完了。”他想想也是,決定讓他的報紙有個光明的結尾。於是坐下來,用全部感情來寫他的最後一篇文章。他的語文老師後來說,這是他整個中學期間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

文章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天,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去爬杭州城外的一座山,這是當地最高的一座山,偏遠荒涼。眾少年攀登到半山腰上,天黑了,周圍升起恐懼的氣氛,而且越來越濃,誰也不敢預料前邊有什麼。有人開始懷疑自己的行進路線,猶豫著不敢繼續前進。但是王堅相通道路沒有錯誤,目標就在前邊,那是山頂上的一座廟宇。於是大家彼此鼓勵,滿懷信心繼續前進,終於找到那座廟。大家一陣歡呼,既興奮又疲倦,紛紛倒在滿地竹葉上,和衣而睡。就在這時,茫茫夜色中出現一個和尚。和尚遞過一盞油燈,燈光如豆,在黑暗裡燃起一片光明。

這是王堅給他的中學同學講的最後一個故事。講完了,他才想起,現在他的目標不是山上的廟宇,而是大學。儘管老師的排名表上沒有他,但他覺得那盞油燈依然在前面引導著他。

高考的結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好,也超過了他自己的估計。這個一向排在20位之後的學生,居然考了全班第三,真是前所未有。不過,這成績仍然不夠好,比他希望去的浙江大學分數線還少30分。結果杭州大學心理學系錄取了他。這不是重點大學,但他仍然很高興,覺得自己運氣好,因為班裡很多同學平時的學習成績總是比他好,卻都沒有考上大學。

他在杭州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然後繼續讀碩士和博士。他有很多次機會換到更好的學校去,1984年考研究生時是一次,但他仍然選擇杭州大學;1986年考博士生時,又是一次,他還是選擇杭州大學;1989年出國進修,是第三次,他又回到杭州大學,做了一個教師。過了很多年,他的學校與浙江大學合併,成為浙江大學的一部分,他終於有了一個名牌大學的頭銜,還成了心理學系的主任和教授,這是多少人渴望的“牌子”啊,居然像天上掉餡餅似的,掉到他的手裡。但是,就像我們在《追隨智慧》裡面曾經敘述過的,他不喜歡學校擴張之後那種大而化之、不做實事的風氣,他放棄了他的名牌大學的光環,辭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的職務,跑到北京,在微軟研究院裡做了一個普通的研究員。

王堅的很多行為讓旁人無法理解,連老師也感到奇怪。比如大多數學生的分數都會跟著考試的難度起伏,他卻是個例外。有一次考試,題很難,全班50個同學只有三人及格,他是70多分。不久之後又一次考試,題很容易,大部分同學都是90多分,他還是70多分。老師望著這學生有些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自己也無法解釋,只是說:

有些人考了很高的分數,卻有可能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我相信我學過的東西,一定是學會了,我不會把我沒學到的東西放在肚子裡,不會有這樣的事情。我根本不需要在考試中證明我自己的能力。不需要透過排名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

大學畢業了,他想報考研究生。他是文科學生,按照考試規則,必須選考一門理科課程。別的考生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選擇自己擅長的內容,而他竟選擇了自己最差的高等數學。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大腦開放指數:怎樣激發自己的想象力(3)

他填好報名表,回家一看數學參考題,居然全都不會。這個一向不為考試發愁的學生,現在也不免著急。距離考試還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