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息運動在鞏固抗日根據地方面的作用,指出:抗戰以來,凡是減租減息搞得好的地區,那裡的根據地就比較鞏固,反之,抗日根據地就經不起敵人的“掃蕩”,成為軟弱無力、無法鞏固的地區。《決定》重申了“黨在各抗日根據地實行的土地政策,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土地政策,也就是一方面減租減息一方面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並強調,承認農民是抗日與生產的基本力量,承認地主的大多數是有抗日要求的,承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中國現階段比較進步的生產方式,這三點是制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土地政策的出發點,只有堅持這些原則,才能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能正確的處理土地問題,才能聯合全民支援民族抗戰。'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3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0~282頁。'
中共中央還在《決定》的附件中明確了關於地租、債務等問題的一些具體規定,從而使黨的減祖減息政策進一步完善。
根據中共中央的精神,各根據地黨政部門制定和修正了有關條例、法令,採取有力措施,普遍掀起了減租減息運動的高潮。晉察冀邊區政府於1942年3月第二次修正了減租減息條例,明確規定減租減息之後必須交租交息。
1943年10月28日,邊區政府發出《關於貫徹減租減息政策的指示》,要求各級政府與群眾團體密切協同,具體分工,分明責任,劃清範圍,根據各種不同情況,確定不同重點,總的要求放在限制高額地租與廢除超經濟剝削方面。邊區政府的指示發出後,各地減租減息運動進一步深入開展。北嶽區重點對已實行減租減息的地區,逐村逐戶複查,力求徹底執行。各專區開辦了以貫徹減租減息政策為中心的幹部訓練班。晉西北行署於1942年9月20日正式頒佈了減租交租和減息交息條例,規定山地照戰前租額,先以七成五折,再減25%。平原水地只減25%;1933年以前的債務,本利一律停付,1933年至本條例公佈前的錢債糧債,按具體情況分別處理。
1943年9月中共晉綏分局發出《關於群眾工作的指示》,派出大批幹部深入農村,加強領導。1943年冬以減租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運動在晉綏根據地全面展開。1942年5月4日,中共山東分局作出了關於減租減息、改善僱工待遇、開展群眾運動的決議。5月15日,山東省戰工會頒佈了《山東省租佃暫行條例》,規定公私租佃的土地,均須實行“二五”減租。同時公佈了借貸暫行條例,實行分半減息。7月,中共山東分局發出指示,要求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把減祖減息當作中心工作去抓。據膠東、清河、魯中、濱海4個區的不完全統計,1942年一年減租戶數為18284戶,減租地數為393482。7畝,減糧6207283斤;減息戶數為151戶,減息糧25348斤,減息款111934。8元。晉冀魯豫邊區1942年10月11日修正公佈了《土地使用暫行條例》,共有10章98條,其中對地租、債息等作了詳盡規定,推動了減租減息運動在邊區各地普遍深入地開展起來。華中各抗日根據地開闢較晚,為了進一步推動該地區減租減息運動的普遍深入,中共華中局依據中央1942年1月28日決定的精神,於同年5月17日發出《關於減租問題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必須充分利用參議會講壇,透過群眾會議和報紙、雜誌、標語、歌曲、戲劇等一切形式,廣泛宣傳實行二五減租的重要意義。華中各地區的減租減息運動也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
在嚴重困難的時期,敵後各抗日根據地普遍深入開展的減租減息運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首先,減租減息政策的貫徹執行,削弱了封建剝削,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生活,激發了農民群眾抗戰的積極性,奠定了敵後抗日根據地戰勝嚴重困難的堅實基礎;
第二,減祖減息政策的貫徹執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熱情,從而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生產事業的發展。各地在減祖減息後出現了開荒生產,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高潮。王稼祥在談到晉察冀邊區的減租減息時指出:“這種政策可說是邊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原動力。凡是減了租的地方,廣大農民的抗戰熱忱與生產積極性,都大大增加了。”'王稼祥:《晉察冀邊區的財政經濟》,《群眾》第9卷第3、4期合刊。'生產的發展有力地支援了長期抗戰;
第三,減租減息政策的貫徹執行,適當調節了根據地內的生產關係、階級關係,團結了各個階層,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總之,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