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記錄在案。

於此同時,美國學生拉佩卡斯也從紐約中學來到莫斯科第49中學,他同樣需要在這邊待過一個月的時間。作為庫茨柯夫的交換學生,拉佩卡斯很快就能體驗到蘇聯學生的生活。

拉佩卡夫是一名普通的美國中學生,他喜歡搖滾樂、喜歡卡朋特兄妹和貓王的歌曲。從外表看,有著一張英俊的臉龐,留著短髮。他個性開朗,朋友們都說他很陽光。

對於自己被選中到莫斯科去生活一個月,拉佩卡夫是感到非常的興奮,也沒有問什麼額外的問題,直接跟家裡人說了之後就著手準備了。

這一個月,美國學生拉佩卡斯進入的是庫茨柯夫所在的班級聽課,和其他蘇聯同學一起進行排球訓練。參觀博物館,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還會去蘇聯朋友家做客。

兩個普通的學生,身處不同的環境下,有著怎麼樣的表現?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其實他們最關心的還是美蘇學生的綜合能力,畢竟他們將代表著這兩個國家的未來。

跟著庫茨柯夫的教育專家都已經30多歲左右,其中兩個人身材很高,身著講究的西裝,打著領帶。頗有紳士風度。

美國人做事很認真。好鑽研,顯然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這些人未對庫茨柯夫說過一句涉及友好關係的話。不過他們做事很有分寸,從來不勉強庫茨柯夫。

紐約中學這邊一個月,莫斯科那邊一個月。兩邊同時進行。當庫茨柯夫回到莫斯科之後。那些專家也依舊跟著。他們還要跟蹤調查庫茨柯夫在屬於自己的環境下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將兩個學生,身處兩個不同的環境的表現一一進行對比。

美國學生那邊跟著的是蘇聯專家,蘇聯學生這部跟著的是美國專家。然後互相調換交叉對照。對於庫茨柯夫來說,這些美國人挺友好的,當他們來到莫斯科時,他們想要去庫茨柯夫家裡看看。

“我爺爺病了,現在去很不合適!”庫茨柯夫這般對他們說道。

“啊,聽到這樣的訊息真是遺憾!”美國專家不再堅持,知道最後也沒有提起過要去庫茨柯夫家裡。

不久之後,調查結束。那些專家沒有跟庫茨柯夫說什麼,只是告別了之後就返回美國了。負責人和班主任也沒有說過這次研究的結果怎麼樣,因為他們也不知道。

過了差不多大半年的時間,庫茨柯夫在閱讀美國一家雜誌時才知道這件事情的結果。

“國家教育制度調查對比,蘇聯完勝美國!專家說蘇聯學生比美國學生更有前途。”

這樣的文字用黑色字型印刷在雜誌上面,碩大的標題非常顯眼。這個時候他才知道,原來跟他交換的美國學生的名字叫做拉佩卡夫。

美蘇兩國專家比較了一系列研究專案,如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讀什麼書,課餘時間做什麼。美國人當時很想證明,美蘇兩國的教育制度都比較好,大同小異。然而當年3月24日公佈的調查結果卻強烈地衝擊了美國。

調查表明,庫茨柯夫和拉佩卡斯雖然同齡,但庫茨柯夫的文化水平至少比拉佩卡斯高兩年。

拉佩卡斯平常學英語、美國曆史、幾何和生物。對他來說幾何最難學,他母親只好請老師給他補課。而庫茨柯夫學的課程比拉佩卡斯多得多,而且每門課都學得不錯。

庫茨柯夫讀莎士比亞和蕭伯納的作品,而拉佩卡斯剛讀完斯蒂文森的一本驚險小說。專家指出,總的來看,在美國的學校,學生們一般不完整地閱讀文學作品,只是讀書評,而蘇聯的學校通常不允許這樣做。

兩名中學生都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在這一點上不分上下。拉佩卡斯每週游泳約11個小時,庫茨柯夫每週在排球俱樂部活動3次,另外還學5次音樂。

拉佩卡斯每天都和女友見面,他喜歡參加晚會,跳搖擺舞。而庫茨柯夫與女性的關係明顯低於美國標準。拉佩卡斯善於交際,有幽默感,在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表現突出。而庫茨柯夫是個熱愛勞動、目的性強、甚至有挑戰性的人。

在另一方面上,美國學生顯得很沒有進取心。拉佩卡斯雖然想進大學讀書,但是他不重視學習,因為他認為,上大學也不能確保他在今後的生活中獲得成功。而庫茨柯夫在各方面都得到優秀評價,他相信接受高等教育能夠使自己有前途。

美蘇學生身處不熟悉的環境時,兩人的表現也很不一樣。

美國學生到了蘇聯莫斯科之後,就幾乎變得判若兩人,失去了在美國冒險進取的激情,整天呆在住處不出去。恰恰相反的是,蘇聯學生的表現令人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