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即不發達國家接受外援的問題,至今仍具有頭等重大的意義。這個問
題的性質是非常清楚的:怎樣在取得外援的同時又使國家的獨立受到尊重,
還要照顧到有關列強的相互利益。這一雖然很少付諸實施但現在已經變得盡
人皆知的思想,在當時卻是革命性的。它與 19 世紀以來追求特權和勢力範圍
的國際外交概念相沖突;並且與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根本不承認國際間
有什麼互利關係的儒家傳統,背道而馳。
這種國際合作的主旨,與國內政治方面實現工業革命所需要的社會和諧
思想,正好互相配合。
資產階級當時對工人階級所表現的關注可能反映了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僱
主的憂慮;聶雲臺、歐朋(音,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創辦人之一)和銀行家徐
恩元都屬於這一類人。無論如何,這正與基督教青年會和 C.F.雷默、歇伍
德?艾地等人自 20 年代起領導的運動巧合。由於這些影響的匯合以及幫會的
傳統,產生了溫情主義思想,它追求的是將勞動者的福利與僱主的利益調和
起來。1920 年創刊的《工商之友》宣傳減少工時,增加工資,工人分享利潤。
①在效率的偽裝下承認了社會進步的必要性。穆藕初在他於 1920 年創辦的一
家新紗廠的開幕式上說,工人的力量是“工業的看不見的資本……這個資本
③ 《全國銀行公會聯合會議記》,《銀行月刊》,1。6(1921 年 6 月)。
④ 工業高階官員葉恭綽對北京商會的報告,《北京政治》,特刊,1920 年 1 月,第 21—22 頁;1920 年 1
月 29 日,第 147 頁。
① 穆藕初語,轉引自《北華捷報》,1923 年 1 月 23 日,第 95 頁。
② 全國銀行公會聯合會第三次決議案,《遠東商業公報》,1921 年 10 月,第 17—18 頁。
③ 穆藕初語,轉引自《北華捷報》,1923 年 1 月 13 日,第 95 頁。
④ 《北京政治》,特刊,1920 年 1 月。
① 《五四時期期刊介紹》,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3,第 292—294 頁。
決不可以浪費掉”。面對艱鉅的發展任務,資產階級認為它與工人階級是互
相依靠的,主張制定“民主實業的新制度,實行業主與勞工的互助”。②而這
種認識在某些工人團體中得到了響應。③民族工業正遭到外國的競爭,對共同
危險的認識加強了團結精神。因此工人階級的進展不是對大家都有損害的鬥
爭的結果;不是拋開資產階級而是要和資產階級一道取得進展,要依靠資產
階級的主動精神。胡適認為,“在充分明智和強大的公共輿論形成之前,在
有效的法律透過之前,要解決中國的勞工問題只有靠聰明的僱主如聶、穆諸
先生自願地執行一種改善工人境遇的政策”。④
上海的中國報紙一再重複“聰明”和“有遠見”的資產階級這個話題。
它們強調“中國資本家的覺悟”的必要性,併為了這個目的而努力。自由主
義大報《申報》要求提高工資,並且解釋說,這並不會損害股東們的利益。
實業界為普及教育而作的宣傳堅持社會團結的主旨,其直接的目的顯然
是為工業提供它所需要的職工。不過 1917 年創刊的出版物《教育與職業》堅
持說,群眾生活條件的改善是工業與教育協調一致發展的結果:“僱主與學
校合作,工作與教育並進”。①
在 1919 年,中國資產階級的哲學是擴充套件的哲學。它和法國社會主義(特
別是聖?西門主義)以及英美自由主義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處,並不應
完全歸之於文化史。把一切都考慮在內,這是類似經歷的結果——成長的經
歷。因此,資產階級黃金時代的烏托邦在現代中國經濟思想的發展中佔有特
殊地位。它反映了那個時代轉瞬即逝的現實: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產生的,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