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方大港。②

但是總的說來,資產階級的思想更多地源於企業實踐而不是理論的推

想。在這方面,戰時和戰後具有決定意義的經驗是政治混亂中的經濟繁榮。

資產階級似乎更多地注意到後者帶來的好處,較少注意到前者帶來的麻煩。

它幾乎還完全不曾經歷過現代的經濟週期。眼前的興高采烈勝過了對未來的

捉摸不定。資產階級的樂觀情緒和理論家們的烏托邦合拍。因缺乏經驗而產

生的幻想和政治思想上的猶豫不決湊到一起了。

偉大的嚮往

資產階級在商會中採取的立場、在專業報刊發表的文章,以及工商業者

發表的宣言所表達的思想,全都集中在某些自相矛盾的偉大主題上:既要民

族主義又要國際合作,既要工業革命又要社會安寧。

中國資產階級附和所有要求廢除不公正的呼聲:廢除二十一條,取消治

外法權,還有恢復海關自主。①這些論題沒有一個是資產階級所特有的。對於

當時促使城市社會反對外國侵略的潮流,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只是起輔助性

作用。和大城市中所有精英們一樣,企業家們也受到他們中的一員——銀行

家趙錫恩——所謂的“社會不公”的損害。“外商在上海似乎形成了一個排

他性集團,中國的商人或公司沒有和他們來往的權利……這種貴族式的生活

方式全然不顧及他們的主人和顧客,傷害了我們商人們的感情”。②

但是外國的擴張雖然損害被統治國的一般利益,卻以更直接的方式涉及

商業、工業和金融領域,而這些正是工商業資產階級特殊的活動領域。中國

的商人因此發現他們受到雙重影響:既作為急於救國的公民,又作為受到競

② 此書原用英文寫成,後來成為《建國方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譯者。

③ R。W。克洛普頓和吳群真(音)編譯:《杜威在華演說集,1919—1920 年》。

① 孫逸仙:《中國的國際發展》第 2 版,第 158 頁。

② 《密勒氏評論報》,1921 年 3 月 26 日,第 176 頁。

① 參看 1921 年 10 月在上海舉行的商教聯席會議提出的要求。《上海總商會月報》,1。4(1921 年 10 月)。

② 《密勒氏評論報》,1922 年 12 月 16 日,第 86 頁。

爭的企業家。天津商會的一個負責人在 1912 年舉行的銀行公會全國代表大會

上致詞,強調他們的責任說:我真誠地希望大家把發展工業和管理金融事業

看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中國人民謀福利。③

但是資產階級雖然要求控制經濟發展,並從中為自己謀利,卻也認識到

經濟發展有賴於外國的合作:“如果現在我們想給我們的工業以新的推動力,

我們首先必須採取自由貿易的原則,利用外資,從國外引進機器……如果國

家企圖只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工業,這一目標是無法達到的。”④

就這樣,中國的企業家們寄希望於外援。“我們希望你們利用一切機會

援助我們的商業與工業企業”。①但是他們對這種援助定下了嚴格的條件。“合

作決不能以任何形式干涉我們國家的財政,也不應妨礙我們的發展”。②它不

應該是控制,而應該是“明智的互利行為”。③為了建立在中國的法國商會的

主席昂希?馬迪埃所謂的“友好的經濟協作”,中國資產階級寄希望於外國

人的明智與善意,希望“盟國和友邦中的健康力量能夠影響他們的政府,廢

除或修改有害於合作精神的條約”。④由於受到威爾遜的幻想的迷惑,中國實

業界特別寄希望於美國。1918 年,他們熱情洋溢地歡迎美國總統的特使百萬

富翁查爾斯?克蘭,這位先生特地從芝加哥趕來表示他對中國的同情和援助

的願望。

由於缺少資金,這種不可避免的依賴別人的善意的想法,包含著將本來

是未雨綢繆的努力變成烏托邦的危險。中國資產階級在 1919—1920 年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