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作用。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少年行止(1)

一亳州尋蹤曹操像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桓帝永壽元年(155)出生於沛國譙縣,即今位於安徽北部的亳州市。

譙是一塊古老的土地。《史記·殷本紀》載:“湯始居亳。”即商湯最初曾經在此建都。亳的故址在今河南商丘,譙與之鄰近,故境內有成湯王陵,相傳為衣冠冢,今尚存明末所植古樹一株、清代書法家梁獻所書碑刻一塊。春秋時為陳國譙邑,入秦,推行郡縣制,始置縣。西漢屬沛郡,東漢屬沛國。三國魏時,為五都(許昌、洛陽、長安、鄴、譙)之一。其後曾為南兗州、譙郡、陳留郡治所。唐宋元時期為亳州治所。明初併入亳州,清屬安徽鳳陽府。民國時,復改州為縣,直到1949年以後。

譙縣扼東西,控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危時為群雄角逐之所,昇平為人物輻輳之地。水陸所至,為淮西一大都會。境界四達,英豪間出。”陳勝、吳廣起義,譙是最先被攻佔的地方之一。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被依為重地。唐末黃巢起義,曾一度攻佔亳州。金、元時期皆為節鎮重地。元末劉福通起義,立韓林兒為帝,曾建都於此。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清末捻軍及太平天國革命軍都曾在這一帶縱橫馳聘,成為無數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用武之地。

譙縣境內有一條渦河,流向自西北而東南,最後在今安徽懷遠流入淮河。曹操的家,就座落在譙縣城東的渦河岸邊。酈道元《水經注》卷二三《陰溝水注》說:“城東有曹太祖舊宅,所在負郭對廛,側隍臨水。”這個地方就在今離市區五里的渦河岸邊的甘家灣附近,建築物早已蕩然無存,但遺址處還留有高原,當地群眾稱為廟臺子,不時可從土中發現或發掘出漢瓦片子。現在遺址處立有一塊“魏武故里”的標誌,以供遊人懷古憑弔。據酈道元的記載,遺址的背後是城郭,旁邊是城壕,前面是人來人往的商店和川流不息的渦河,也稱得上是一個交通便利、視野開闊、風光秀麗的所在。

曹操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家鄉度過的。踏上仕途和南北轉戰的征途後,又多次回到譙縣。譙縣與曹操一生的活動緊密關聯,至今在亳州仍保留著不少當年的遺蹟。主要有:

譙令寺。在亳州城東三十里的沙土一帶。中平二年(185),曹操受權貴排擠,從洛陽回到譙縣,在城東五十里築精舍,秋夏讀書,冬春射獵,傳說就在這個地方。據《亳州志》,寺前原樹有石碑,稱“譙陵”。

觀稼臺。城東北一里處和城西北一里處各有一座,分別稱東臺和西臺,至今還留有高大的土臺子。為曹操在郡國推行屯田時所築,曹操曾在這裡親自督耕觀種。曹操所推行的屯田,分軍屯和民屯兩種,譙縣同時有軍屯和民屯,從縣城向西到武平(現離城三十里的安溜集以西)一帶為軍屯,從縣城向東到譙令寺一帶為民屯。當時這裡積蓄頗富,為曹操轉戰南北的後方基地之一。曹操除在這裡督耕觀種外,合肥之戰前還曾在這裡訓練水軍,合肥之戰後又曾回到這裡整訓軍隊。

南曹寺、北曹寺。南曹寺在城北三十二里處,北曹寺在南曹寺以北二里處。明天啟四年(1624)曾重修,碑記稱這裡曾為當年曹操的屯兵之處。有樓閣花木,又曾為遊覽勝地。

攔馬牆、飲馬坑。在市區馬場北頭。攔馬牆為一矮牆,長數丈,傳說曹操當年在這裡訓練軍馬時用以攔馬。附近有飲馬坑,傳為當年曹操飲馬的所在。

地下引兵道。在市區內,南北縱橫,現已陸續發掘出兩千多米。為磚砌的地下通道,高約二米,寬約一米多。曹操用兵強調出奇制勝,或有意暴露兵力以向敵人顯示強大,或有意隱匿兵力以向敵人顯示弱小,這個地下引兵道傳說就是當年曹操用來研究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

鬥武營、五營院和飲馬池。均在城內,傳說也是當年曹操屯兵、練兵的場所。

八角臺。在城南郊。據《亳州志》,這是當年曹操擒殺呂布、打敗袁紹後回到譙縣為獎賞將士、檢閱軍隊而修築的。至今還有隆起的土臺。

。。

第一章少年行止(2)

譙望樓。據《亳州志》,樓為曹操所築,大概是當年曹操登臨遊覽、宴饗賓客和與文士聚會的場所。

此外,還有後人修築的魏武帝廟和花戲樓等建築。《亳州志》載:“魏武帝廟在城東七里,宋真宗敕修,乾興元年(1022)復修,今廢,有帳殿記。”《亳州志》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