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牛膝活血化瘀;大便秘結,酌加大黃通腑瀉熱。
2。腎虛火旺證
症狀:小便短赤帶血,頭暈耳鳴,神疲,顴紅潮熱,腰膝痠軟,舌質紅,脈細數。
證機概要:虛火內熾,灼傷脈絡。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代表方:知柏地黃丸加減。本方滋陰降火,適用於腎虛火旺的尿血,骨蒸潮熱,盜汗夢遺,腰膝痠軟。
常用藥: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滋補腎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知母、黃柏滋陰降火;旱蓮草、大薊、小薊、藕節、蒲黃涼血止血。
顴紅潮熱者,加地骨皮、白薇清退虛熱。
3。脾不統血證
症狀:久病尿血,甚或兼見齒衄、肌衄,食少,體倦乏力,氣短聲低,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弱。
證機概要:中氣虧虛,統血無力,血滲膀胱。
治法:補中健脾,益氣攝血。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本方補氣生血,健脾養心,適用於脾不統血的尿血。
常用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補氣健脾;當歸、黃芪益氣生血;酸棗仁、遠志、龍眼肉補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氣醒脾;熟地、阿膠、仙鶴草、槐花養血止血。
氣虛下陷而少腹墜脹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的黨參、黃芪、白朮,以起到益氣昇陽的作用。
4。腎氣不固證
症狀:久病尿血,血色淡紅,或鏡下血尿,頭暈耳鳴,精神困憊,腰脊痠痛,舌質淡,脈沉弱。
證機概要:腎虛不固,血失藏攝。
治法:補益腎氣,固攝止血。
代表方:無比山藥丸加減。本方補腎固攝,適用於腎氣不固所致的尿血,腰膝痠軟,頭暈耳鳴。
常用藥:熟地、山藥、山茱萸、懷牛膝補腎益精;肉蓯蓉、菟絲子、杜仲、巴戟天溫腎助陽;茯苓、澤瀉健脾利水;五味子、赤石脂益氣固澀;仙鶴草、蒲黃、槐花、紫珠草止血。
尿血較嚴重者,可酌加牡蠣、金櫻子、補骨脂固澀止血;腰脊痠痛,畏寒神怯者,加鹿角片、狗脊溫補督脈。
(七)紫斑
血液瘀積於肌膚之間,面板表現青紫斑點或斑塊的病證,稱為紫斑,亦有稱為肌衄者。外感溫毒所致者亦稱為葡萄疫。如《醫宗金鑑·失血總括》說:“面板出血曰肌衄。”《醫學入門·斑疹》說:“內傷發斑,輕如蚊跡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無頭痛身熱,乃胃虛火遊於外。”《外科正宗·葡萄疫》說:“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鬱於面板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發在遍體頭面……邪毒傳胃,牙根出血,久則虛人,斑漸方退。”
多種外感及內傷的原因都會引起紫斑。外感溫熱病熱入營血所出現的發斑,可參閱《溫病學》有關內容。本節主要討論內科雜病範圍的紫斑。
內科雜病的紫斑,常見於西醫學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此外,藥物、化學和物理因素等引起的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亦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1。血熱妄行證
症狀:面板出現青紫斑點或斑塊,或伴有鼻衄、齒衄、便血、尿血,或有發熱,口渴,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證機概要:熱壅經絡,迫血妄行。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代表方:犀角地黃湯合十灰散加減。兩方合用,清熱涼血止血,併兼有化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血熱妄行之紫斑,咳血,衄血,面赤,身熱,舌絳等。
常用藥: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赤芍、丹皮、梔子清營涼血;大薊、小薊、側柏葉、茜草根、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棕櫚皮收斂止血;大黃通腑瀉熱。
熱毒熾盛,發熱,出血廣泛者,加生石膏、龍膽草、紫草,沖服紫雪丹;熱壅胃腸,氣血鬱滯,症見腹痛、便血者,加白芍、甘草、地榆、槐花緩急止痛,涼血止血;邪熱阻滯經絡,兼見關節腫痛者,酌加秦艽、木瓜、桑枝舒筋通絡。
2。陰虛火旺證
症狀:面板出現青紫斑點或斑塊,時發時止,常伴鼻衄、齒衄或月經過多,顴紅,心煩,口渴,手足心熱,或有潮熱,盜汗,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證機概要:虛火內熾,灼傷脈絡。治法:滋陰降火,寧絡止血。
代表方:茜根散加減。本方養陰清熱,涼血止血,適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紫斑。
常用藥:茜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