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3部分

些世家豪強的莊園土地奴僕通通收回。甚至最後,地方的百姓還不會有人同情那些世家豪強,站到他們那一邊去。

就如春秋戰國時晉國有位國君對付他弟弟一般,明明恨他弟弟入骨,可卻是從來有求必應,最後把弟弟的**養的再難填平,引得他走上謀反之亂,然後國君名正言順,仁至義盡的把他弟弟殺了。還贏得上下稱讚,人人說他仁至義盡。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這就是陳克復的計劃,引蛇出洞,最後再來一招雷霆萬鈞,再最後,扔兩棵甜棗,即剷除了世家豪強,又不失民心,一舉數得。

現在一切都已經準備好,就等著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河北世家豪強們跳起來表演了。(未完待續)

隋末548_第548章河北內亂更新完畢!

第549章 改元共和

北方連續下了幾場雪之後,大業十一年也終於要走到了盡頭。

按照朝廷頒發的詔書,過完這個寒冷的臘月,明年朝廷就要改元共和,是為共和元年。對於百姓來說,改元不改元倒沒多大關係,但是看到多災多難的大業終於要過去,百姓們還是心頭感到一陣輕鬆。''

大業終於遠去,雖然共和這個年號他們並不太明白,不過也有窮經文士,向人解釋說,共和始於周朝。道西周之時,周曆王暴虐侈傲,寵幸佞臣,濫殺無辜。國人對厲王不滿“謗王”而周曆王卻讓人監視全國,有謗王者殺。

“防民之口,甚於防水”這句名言就是大臣召穆公的勸諫。厲王仍不聽。經過三年,國人憤而起義,攻襲厲王,厲王出逃。厲王出奔後1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號為共和。共和元年(前凹門,為中國古史有確切紀年之始。共和十四年,至周曆王死,太子繼位才改元。

也有人說,因周王逃後,國家是由諸侯所推之共伯和代天子事,所以年號共和。

不論是召穆公與周定公的共和執政,還是共伯和的代天子事,都是以臣代天子執政。於是河北諸多文人,都暗中猜測,朝廷改元共和,定然也是因自己代天子行事。而且立共和為年號,無疑是向天下隱晦的宣示著這一點。

不過大業也罷,共和也好,百姓卻也是管不了這些。

眼看已經到了臘月,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來臨,雖然說這一年百姓的生活依然水深火熱,但是河北的百姓比起往年來,卻是又已經不知好了多少倍。

特別是自陳王入關以來,迎太子繼位,建北京朝廷。平定河北亂局,剿滅各地盜匪,地方官府重新恢復,百姓們也終於不必四處流離。

再沒有人餓死在道邊田野,也沒有人在凍死寒夜。

不但如此,經過這段時間的忙活,河北北部的這些百姓們,人人都重又回到了鄉里,重新均田分地,那實打實的田地到手,雖然還是一片荒蕪,等著來年的耕種,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了地,就有了一切。

雖然朝廷還在打仗,可卻不再強拉他們從軍,也不再來收繳他們最後的一點糧食,強拉他們去運糧服徭役。雖然聽說朝廷也缺糧,可是天天都不能吃到混搭著野菜魚蝦的稀飯充飢,每天晚上在寒夜中,能睡在重新搭建起來的小屋中過夜,這對他們來說,生活重又充滿了奔頭,菜sè的面龐上,展lu出了久違的笑容。

劉炭頭是一個剛剛三十出頭的漢子,長的如傳說中的崑崙奴一般的黑。劉炭頭打小就是一個孤兒,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才長大。**歲開始,他就靠每天上山打柴維持生活,等到十幾歲時,他開始在山上打柴自己燒炭賣。從十餘歲,燒到了快三十歲,大家也早忘記了他的本名,人人叫他劉炭頭。

劉炭頭早年因府兵不足,被徵參加過三次徵遼,每次都是大難不死。可打了幾年仗,除了身上留下的無數刀疤劍痕,他什麼也沒得到。既沒有得到上司賞識,提撥個夥長隊副,也沒有因作戰勇給予財物賞賜。他沒有如現在遼東軍的那些弟兄們的命好,鼻年他不是陳破軍的部下,也沒有留在遼東。

他碰上的上司,是個貪冒手下軍功,剋制部下賞賜的世族出身軍官。在他的手下吃糧,能活著回來已經是命大了。從遼東回來後,他的軍功賞賜都被上司領了,而一身傷痕的他則被清出了隊伍,也許這算的上是那上司唯一對他的好了。

帶著一身的傷痕他又回到了老家博陵郡,重新幹起了老本行,上山打柴燒炭。回鄉後沒多久,博陵因皇帝臨時駐蹕,而被改稱為高陽郡。不過這對他的生活並沒有半點改變,他依然是個燒炭者。

原本他以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