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樣的,都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要能保證自己的政治和經濟特權就行了。
所謂盛極必耍,任何事物都一樣。世家到了隋朝統一了南北之後。也開始不可避免的衰弱。楊堅本身也是門閥出身,篡位建朝。當然對於這些同樣的門閥世家十分警惕,特別是滅了陳朝之後,他第一個對付的就是與隋朝統治集團關隴集團沒什麼關係的江南世家。
楊堅的做法很簡單,先是出臺許多嚴厲政策,將這些高高在上多年的世家逼反了一大半。然後早等候好的軍隊開到南方,凡造反的通通幹掉。一番血腥清洗之後。江南世家死傷無數,老實了。
這個時候,楊堅打完了大棒,又開始給甜棗。對剩餘的世家進行安撫,把本來過於嚴厲的政策。又修改了許多。哪此幾番變動,江南的世家勢力已經被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全都老實了。
陳克復最開始知道當年南方造反之事的時候,還是毛喜告訴他的。那時毛喜告訴他,江南世家們造反,是因為他們心懷故陳,不滿隋朝,於是造反,打算克復陳朝。當時還是少年的陳克復聽完後,還覺得很激動,感覺這些江南世家們真是忠義之臣啊,怪不得都說衣冠南渡,繼承了漢室衣冠呢。
後來他在遼東征戰,又一次接觸到了江南世家。那時他得到的答案是,楊堅因要在江南推行均田制,惹到了世家們的利益,所以世家們才反。而楊堅因輕視了江南世家們的實力,所以才會弄的江南盡反,損失慘重。那個時候,他覺得原來一向政治手腕無雙的楊廣,與開隋三駕馬車的高穎、李德林,蘇威三名相,原來也有搞砸的時候。
不過當他收復河北大部份地區,並因缺糧,四處謀劃,最後把主意打到了世家身上時,他突然明白。原來他以前所知道的江南叛亂的原因都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就是楊堅是個老狐狸,江南的反叛都是他一手導演的。
就如現在一般,坐在殿中,陳克復安靜的聽著調查司對河北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強,大型寺廟道觀的監視報告。聽到李忘生沒有感情的語氣告訴他,如果再不對世家豪強們進行安撫,這些河北的世家豪強、甚至原先的官僚們,就有可能會在近期作亂之時,陳克復非但沒有半點驚訝之色。
相反的,聽到世家們終於沉不住氣,開始不斷的在串連,密謀之時,他反而露出了一絲微笑。
“殿下,調查司已經掌握了大半分正密謀串連的世家、豪強、及原官員們的名單。另外,河北有不少大寺廟也有些隱隱燥動,目前我們已經派出了大量人手監視他們。我請求出去警察司出動人馬抓捕他們,不然,再等下去,只怕到時亂勢一起,會控制不住。”
調查司的對內監察權很大,所有人都在他們的監察範圍之內,上到王公貴族,下到販夫走卒。不過相應的,他們只有監視督察權,卻沒有抓捕、審訊權。不過他們得到了什麼證據,他們也無權抓人,必須上報,最後由警察司根本他們的證據抓捕、審訊。
陳克復搖了搖頭,淡然道,“人手如有不夠,我可以給你手令,讓憲兵司與破軍講武堂的學員中抽調人手給你,增加監察力量。但是沒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動,打草驚蛇。”
李忘生目光中有些疑惑,但依然沒有半分猶豫的點頭:“屬於遵命!”
“好,隨時把監察情況向我彙報既可,去吧。”
“屬下告退!”
等李忘生走後,陳克復嘴角的微笑已經變成了一絲殘酷的冷笑。
這次向世家豪強們平價買糧,不過是一個契機罷了。事實上,自陳克復進入河北之後,他就已經一直在打這些世家豪強們的主意了。遼東是平定了高句麗後由移民與一些原住民組成,這個才只有幾年時間的廣大地方,還沒有世家豪強的出現。所以遼東軍當初對遼東的管理與統治十分順手,但是入了河北之後,他卻敏感的查覺,河北雖然歸順於他,他也調動任何了各地的新官職。但是那些世家豪強,卻十分的強大,隱隱有土皇帝的感覺。
他們兼併土地,擁有大量的田莊,甚至隱匿了大量的佃農。既減少了朝廷稅收,又隱匿了人口,更兼他們有錢有糧有人,更有武器器械,完全就是動亂隱患。
陳克復當然不允許這群人的存在,可要是強來,卻也不行。思來想去,最後陳克復乾脆藉助這次借糧,準備直接把這些人逼反,到時就和當年楊堅一樣。先逼反,再狠狠的鎮壓。等到把大部份世家豪強消滅之後,再來安撫,如此一來,世家豪強可除,地方可重歸朝廷。
而他,不但可以藉著平亂,師出有名,也能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