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士和學者發現,投奔蒙古人可以獲得保護和更大的自由,最後,南宋的將領和整團整團計程車兵、水手都跑到了蒙古人的陣營之中。南宋的崩潰不是突然的淪陷或被征服,而是慢慢地被侵蝕直至瓦解。
透過這些活動,蒙古人保持著對南宋的軍事壓力。每一次小的勝利都增強了這樣的觀念:上天已把未來委付於蒙古人,他拋棄了宋朝。忽必烈汗把注意力放在加強與公眾聯絡的活動上,而不是軍事上,他把軍事託付給手下那些能征善戰的將軍們,其中一位名叫伯顏,他非常擅長與宋軍作戰,這種情形與當年速不臺橫掃從俄羅斯到匈牙利的歐洲軍隊一樣。1276年,蒙古大軍終於攻佔了南宋首都臨安(杭州),接下來沒幾年,他們就消滅了地方上的小規模武裝抵抗力量。透過耐心的宣傳和正確的策略,忽必烈汗成功地完成了成吉思汗單憑武力所無法完成的使命。為保持自己作為中國道德化身的形象,忽必烈很好地照顧了守寡的宋朝皇太后,准許大多數宋皇室成員居住在豪華的宮殿中,那裡擺放著他們慣用的各種奢侈品。為了防止宋朝廢帝將來成為反叛的中心人物,忽必烈送小皇帝去西藏學習,1296年,他在那裡出家為僧。
對於漢族的學者和文人來說,戰敗的宋朝成了黃金時代的美好回憶。詩人謝翱在一首名為《過杭州故宮》的詩中寄託自己的懷舊思愁:
禾黍何人為守閽,
落花臺殿暗銷魂。
朝元閣下歸來燕,
不見前頭鸚鵡言。
忽必烈汗明白,在征服南宋首都、俘獲大量官員後,他得到了一批極為珍貴的人才。他們代表著中國文明的最高水平,多年前,忽必烈努力儲存這些人才在改革和發展宋帝國時所取得的成就。正如日本學者岡田英弘所寫的那樣,“蒙古帝國留給中國的最大遺產恰恰是中華民族本身”。蒙古人不僅統一了所有說不同漢語方言的地區,而且他們還將毗連的西藏、滿洲、畏兀兒及許多小王國、部落民族與漢地合為一體。這個在蒙古人治下的新國家,其面積約是所有說漢語地區的五倍。已形成的中國主流文化當然不單是蒙古的,但它也不全是漢族的。忽必烈汗製造了一個融合物,透過他的努力,這種文化將產生世界性的影響,其廣度和深度使人難以預料。
忽必烈的統治幾乎已延伸到陸地上的所有地區,於是他不得不面向大海去尋找新的土地進行征服。通商使團駕著帆船,從遠方帶來了詳細資訊,是關於那些盛產香料的島嶼的,如爪哇、錫蘭(斯里蘭卡)和更北面的日本諸島。忽必烈想把它們併入不斷擴大的蒙古帝國。1268年,他遣使去日本,要求其投降,但日本人拒絕了。那時忽必烈正忙於對南宋的最後一戰,無法發動對日本的攻擊,因此他只能繼續派更多的代表去說服日本歸降。
忽必烈把戰敗的南宋水師編入自己的隊伍,他獲得了所需的人員和技術,以便攻打這個目中無人的島國。他復興和擴充了原南宋水師,設法使它從僅用於守衛沿海沿江地區的水軍轉變為一支真正的海洋艦隊,能在公海從事商業和軍事活動。他把朝鮮半島變成了一個大型的造船工場和海軍基地,企圖從那裡出發去征服日本。雖然這些艦船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大的,但造船的速度卻影響船隻的質量。考古學證據揭示了當時造船的捷徑,不是切割成單塊石頭,而是將兩塊巨石綁在一起做成一個錨,這樣的錨比原來的更加穩固。蒙古人在船上裝載了食物、盔甲和彈藥,包括大量西瓜大小、填滿火藥的陶製手榴彈和用來轟擊日本守軍的榴霰彈。
8、忽必烈汗和新蒙古帝國(7)
忽必烈派出更多的使節去勸說這個島國接受蒙古的統治,但是日本幕府當局每次都拒絕了。到了1274年,忽必烈聚集了一支由九百隻戰船組成的艦隊,用來運送由二萬三千人的高麗、中國步兵和數量不明的蒙古騎兵組成的軍隊。11月,他們啟航出發進入一片充滿危險的水域,它有一百一十英里寬,將朝鮮半島和日本分隔開。蒙古人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橫臥於海峽中間的對馬島,然後進佔靠近九州的壹岐島,艦隊駛入博多灣,部隊陸續登陸。
日本武士想單打獨鬥,他們不斷衝擊蒙古軍,但蒙古人保持了隊形;與以往一樣,蒙古人以一個整體,而不是各自單獨作戰。蒙古人沒有出去決鬥,而是用炸彈轟擊日本武士,他們用箭將炸彈傾瀉在敵人軍中。蒙古人屠殺有名的日本武士,剩餘的日本人從內陸沿海退入要塞。蒙古軍沒有深入腹地追擊敗逃的日本人,因為他們缺乏關於那些地區的可靠情報。於是他們離開了得勝後一片狼藉的戰場,重新把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