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實是在浪費生命。

就像他和折袖對話時曾經提過的那樣,棋琴書畫,欣賞風景,也都是浪費生命。

但這種浪費生命的方法多麼美好。

有生命可以用來浪費多麼美好。

……

……

清幽無人的山林裡,陳長生一個人踏階而上,不多時便看到了一座石碑。他走到碑前一看,只見碑面上滿是刀刻斧鑿的痕跡,沒有任何文字,也沒有任何成形的線條,明顯是被人毀掉的,想起聖後孃娘當年的那道旨意,他知道這並不是自己要看的石碑,搖了搖頭繼續前行。

前行不遠,他又看到了一座石碑。

此處是一道山崖,崖前結著一座廬,石碑便在廬中。

廬簷向四面展開,縱使山間風雨再大,也很難淋溼這座碑。

陳長生走到廬前,望向那座石碑,心神微漾。

這座石碑的形狀,其實並不如何規整,厚薄甚至都不均勻,與世間常見的石碑比起來,更像是一個未完成品。

石碑的表面很光滑,不知道被多少雙手摸過。

這就是天書碑。

天書陵的第一座石碑。

陳長生強行控制住自己不去看碑面,望向碑廬的四周。

廬外密林如障,石階至此而盡,只有一片石坪。

青林遮掩間,隱隱可以看到遠處的簷角,或者是別的碑廬,然而,卻沒有路通向別處。

看著這幕畫面,陳長生若有所思。

晨光灑落石坪,清風穿行林間,兩隻翠鳥鳴叫著向天空飛去。

陳長生醒過神來,轉身望向廬裡那座石碑,下意識裡背起雙手,開始靜觀。

當他的目光落到碑面上,心跳難以抑止地變快起來。

……

……

第210章 照晴碑

碑廬四周很安靜,只有陳長生一個人。昨天的情形卻完全不同。當時數十名考生圍在這座碑廬前。場間很是安靜,但人數太多,難免還是會顯得有些擁擠,衣衫磨擦與走動的聲音始終沒有斷絕過,甚至到了夜裡,人們也沒有離開,而是點起了廬前的燈籠。但畢竟天書陵在這個大陸上已經存在無數年頭,很多宗派學院,都有人進天書陵看過石碑,早已總結出很多經驗,在大朝試之前便做過交待,考生們在最初的激動之後,醒過神來,想明白觀碑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要好生保重身體,於是按照師門的吩咐,去陵下尋找休息的居所,此時應該都還在熟睡之中。

陳長生不知道這些過程,認真地看著石碑。

石碑的碑面是黑色的,上面有無數道或粗或細、或深或淺的線條,那些線條不知道是用什麼銳物雕鑿而成,轉折之間頗為隨意,佈滿了整個碑面,其間有無數次交匯,顯得繁複莫名,如果以帶感情的眼光去看,或者說把那些歷史的意義附加其上,或者可以從在這些線條裡看出古拙的意味,但如果冷靜下來,把那些情緒以及對天書的敬畏盡數去除,這些線條其實沒有任何規律,更沒有什麼意味,就像是小孩子胡亂寫的東西。很多學者甚至覺得這些線條真有可能是自然形成的,這本來就是多年前曾經流行過的一種解碑流派。

陳長生今天第一次看見傳說中的天書碑,自然沒有能力作出任何判斷,之所以當目光落在碑面上,心跳便開始加快,不是因為一眼便看懂了什麼,也不是因為發現自己看過些線條而震撼,只是傳說出現在眼前自然帶來的情緒波動。

是的,他看過這座天書碑上的這些痕跡,或者說碑文。

沒有什麼機緣巧合,也不是什麼奇蹟,很多人都看過天書碑上的這些難以理解的碑文——天書陵外那條正道兩旁的所有小攤上都有碑文拓本販賣,外郡來天書陵參觀的遊客幾乎人手一份,要知道,這些拓本向來是天書陵賣的最好的紀念品。

無數年前,便有天書碑的拓本在世間流傳,當人類王朝階層漸趨森嚴之後,曾經有帝王試圖禁止天書陵裡的碑文拓本流出,然而本就已經有很多拓本在外,而且這種誘惑太大,根本無法禁止,所以只能不了了之。

尤其是天書陵前陵的十七座石碑的碑文拓本,在前皇朝時期,甚至進行過三次公開發賣,拓印了十幾種官方版本,至少印了數百萬份,在為內庫換回一大筆財富的同時,也為民間很多家裡墊牌桌提供了很多柔軟合宜的紙張。

天書碑拓本能夠廣為流傳,除了實在無法禁止,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兩點。首先,看天書碑拓本和直接觀碑是兩個概念,無數年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