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
第一套假設構成管理原則的基礎:
1�管理是企業管理。
2�企業應該具有,或必須具有一種恰當的組織形式。
3�企業應該採取,或必須採取一種管理人的恰當方式。
第二套假設奠定了管理實踐的基礎:
1�技術和終端使用者是一成不變和已知的。
2�管理的範圍是由法律決定的。
3�管理是對內部的管理。
4�按國家邊界劃分的經濟體是企業和管理依託的“生態環境”。
在大部分時間裡(至少在20世紀80年代初之前),除第一個假設外,其餘假設,無論是在研究上,還是在著書方面,或是在教學上,或在管理實踐方面,都與事實非常接近,具有可操作性。但如今,所有這些假設都已不再有效。它們幾乎成為被諷刺的物件。它們現在與現實相差得太遠,以至於成為阻礙管理理論發展的障礙,更有甚者,它們還嚴重地妨礙了管理實踐。實際上,事實愈發與這些假設提出的觀點背道而馳。因此,現在正是重新審視這些假設、提出和向管理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注入全新假設的最佳時機。
管理是企業管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論身處管理領域內外,這個假設都是不言而喻的。實際上,管理文章的作者、管理實踐者和外行人甚至從來就沒有注意到“管理”這個詞;他們自然而然地認為是“企業管理”。
這個關於管理範疇的假設是最近才提出的。1930年以前,屈指可數的幾位關注管理學的作者和思想家(從20世紀初的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切斯特·巴納德(Chester Barnard)),都認為企業管理只是一般管理理論的一個分支,基本上與管理任何其他組織一樣沒有什麼分別,就像兩個不同品種的狗同樣是狗一樣。首先在實踐中應用管理理論的不是企業,而是非營利機構和政府機構。發明“科學管理”的泰勒(1856—1915)十有*還創造了“管理學”和“顧問”等術語,當時的含義仍然沿用至今天。在他的名片上他稱自己為“管理學顧問”,他解釋說,他有意選擇這些新奇的詞彙,目的就是讓潛在的客戶注意到他提供的是全新的服務。但是,1912年,當他在國會作證時,為了“恰當地舉例說明”“科學管理”,泰勒沒有提到一家企業,他提到的卻是一家非營利機構——梅奧診所,這時美國才第一次瞭解了管理。泰勒的“科學管理”沒有在企業中得到最引人注目的應用,相反卻在國有和國營的美國陸軍沃特敦兵工廠(Watertown)的應用產生了最大的轟動效應(雖然迫於工會壓力而被迫放棄)。
當“經理人”(manager)一詞首度成為職業時,企業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稱做城市經理人(city manager),是美國人在20世紀初發明的,當時的含義至今未變。第一次有意識地、系統地應用“管理原則”同樣也不是出現在企業中,而是在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國防部長伊萊休·魯特(Elihu Root)改編美國陸軍時,“管理原則”得到了第一次應用。
1922年在布拉格召開的第一次管理學大會的組織者不是由企業界人士,而是時任美國商務部長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和世界著名的歷史學家及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托馬斯·馬塞裡克(Thomas Masaryk)。瑪麗·帕克·福列特大概是在同一時期開始撰寫管理學著作的,她也沒有對企業管理和非營利性機構的管理加以區分。她認為所有這些原則都適用於對任何組織的管理。自美國大蕭條時期起,人們就認為管理是對企業的管理。當時人們對企業充滿敵意,對企業主管充滿蔑視。為了不與企業混為一談,公共部門的管理開始獨立門戶,名稱改為“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屬於一門單獨的學科,他們在大學裡設立科系,使用自己的術語,有自己的職業升遷體系。同時,出於同樣的原因,在發展迅速的醫院中開始進行的管理研究(如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阿爾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的弟弟雷蒙德·斯隆(Raymond Sloan)從事的研究)從廣義的管理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單獨的學科,稱為“醫院管理”(hospital admini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