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甚至是民國的蔣介石,也都曾經是信奉攘外必先安內的擁護者,老蔣就曾多次說到,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未有國不能統一而能取勝於外者。
無數前人的經驗教訓,似乎在告訴陳破軍,內治才是根本。而與突厥人此時決戰,實非明智之舉,朝中如裴寂、毛喜等老成持重的老臣們也數次勸過陳克復,突厥挾新統一之勢,兵鋒甚銳。這個時候國內還有七大割據勢力佔據著半壁江山,朝廷當務之急應當是先與突厥妥協,哪怕暫時答應突厥一些無理要求也可。朝廷先與突厥人行緩兵之計,騰出手來先全力把中原給一統了,到時才有條件來解決突厥人的問題。
話雖如此,但陳克復猶豫許久。思慮良多之後,卻還是最終選擇了與突厥人的一戰。
裴寂、毛喜等人的想法雖好,可突厥人又豈是好相與的。你想行緩兵之計,突厥人卻未必肯配合你。
這幾年的時間。陳克復一直都沒有放棄對突厥人的偵察。從東突厥的始畢可汗,到西突厥的射匱可汗,再到達羅可汗,再到如今的統葉護可汗,這四個大可汗之中,論戰略眼光,可以說沒有一個是短視之輩。
始畢可汗當初一統東突厥各部,攜各部南征。差一點就俘虜了楊廣,攻下了雁門。雖然始畢最後兵敗,但他南下的策略卻不能說是錯誤的。
而射匱可汗原先只不過是西突厥敗於東突厥之手後,西突厥大汗處羅可汗又被大隋扣押在中原之後。才逐漸登上汗位的一個部落首領。但是從他即位時的西突厥剛大敗於大隋與東突厥聯手,又處於西突厥三分之危局之時,仍然在短短數年時間內就整合統一了整個西突厥汗國,甚至不斷的向西進攻,將金山以西的西域無數土地與昭武九國等諸粟特人征服。最後將西突厥帶到了一個顛峰。
向西擴張成功的射匱始終念念不忘記的就是東征統一草原,然後南下與漢人爭奪中原。隋末亂世一起,射匱就曾經全力支援李淵、李軌、薛舉這些豪強,如果不是最後陳克復的使者聯合統葉護暗殺了射匱。並使得西突厥從此分裂,達羅與統葉護叔侄陷入征戰之中。陳克復能肯定,西突厥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在射匱的手裡統一了草原。然後早就揮兵中原了。
楊堅、楊廣父子兩人,一直都將突厥人放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且不遺餘力的打擊著突厥人。分裂突厥人,削弱突厥人,聯合弱者,攻打強者,這個遊戲從沒停止過。
陳克復一向對楊堅父子兩人的評價很高,父子兩人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並引領著隋朝達到了一個前後數百年都無人可及的顛峰。在大隋這個耀眼輝煌的國度周圍,沒有一個國度王朝與部落是能冒出頭來的,但凡間有一點苗頭,就被楊家父子兩人掐死在了萌芽之中。
突厥如此,契丹如此,吐欲渾如此,甚至是高句麗也是如此。
隋朝的國際戰略深得陳克復推崇,楊廣父子兩人開啟溝通了西域,建立了天朝系統,中原王朝威懾四周,天威懾人。但是歷史上繼承隋朝的唐朝,除了建朝時的前幾十年還能壓住周邊,但卻窮困飢餓了數十年後就已經崩潰了。
突厥雖亡,但原先小小的契丹卻在唐坐在,最終成了壓迫中原王朝數百年大遼。就連被隋打的幾乎崩潰的朝鮮半島,最後也讓新羅人在唐時得漁人之利,最後永久的將半島給置於了棒子之手。
西南高原上的一群野人,和西北的吐谷渾這些過去在隋帝面前稱臣的部落,卻在唐時建立了吐蕃帝國,終唐半代,幾乎是一直欺壓在唐的頭上。甚至連西南土著最後也分割建立了南詔國。突厥之後,更是有回紇縱橫草原,屢次寇邊。
陳克復熟知隋唐歷史,隋雖短命,但卻曾是一個輝煌的王朝。唐雖聞名,但卻只不過是藉著隋的輝煌延續了幾代人,然後就徹底的淪落成了一個可以被周邊任意一個王國甚至部落欺負的可悲之物。甚至因唐的原因,使的其後數百年的中原,一直徹底的被周邊的部族王國所壓迫著。
隋早已經亡了,如今取代歷史上唐朝,並擁有著統一天下之勢的是他陳克復建立的大陳。
歷史之上,李淵建立唐朝之初,就曾經投靠突厥人,向突厥人稱巨納貢借兵,然後扯著突厥人的狼皮,最後竊奪了大隋。也正是因了李淵起兵之初的這種行為,後來弒兄殺弟趕老爹下臺的李世民面對突厥人時,也選擇了暫時隱忍,稱臣納貢的做法。李世民之後,唐朝皇帝屢屢向外族借兵,並向周邊各方勢力和親,但最後還是被人輪著打,最終亡國。
陳克復不想成為李淵,也不想自己的大陳成為第二個大唐。而且他深知,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