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兵是一支由府軍衛裁撤下來計程車兵組成的預備部隊,平時的訓練只比府軍略差一等,而且朝廷與各地對鄉兵早有武裝,屬於各平時散歸於農,戰時卻能立馬集結起來拉走就打,鄉兵是一支準軍事組織。
但民團卻不一樣,民團名義上也是大陳帝國國防武裝的一部份,但實際上這卻是屬於一支地方性的治安民防隊,他們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朝廷也只給予他們極少量的一部份訓練用武器鎧甲。就連最重要的指揮組織也不健全,說句直白的,民團們每個營團除了有三個全職的退役軍官組成的營部,實際上他們一沒軍官,二沒武器鎧甲,三沒訓練,他們唯一有的也只是各府縣的一個名單,還有每年廖廖幾次的集訓。平時最大的作用,也就是由輪值的部隊負責幫助協助治安,滅火修路設崗查哨一類的。
要說民團如果有什麼地方能符合一支軍隊的標準,那麼唯一的估計就是每支民團的選擇都是十分嚴格的,民團之中的民兵們,基本上都是二十一歲成丁以上,五十五歲年紀以下的青壯男子。
就是這樣的一支預備隊的預備隊,此時也被陳克復下令全部徵召,二十餘萬的預備役的預備役的民團民兵們,開始趕到各縣的集結處集結登記,並分領武器鎧甲,然後被分派往各防守空虛的城鎮接替城防,守衛國家。
三十萬府軍,二十萬鄉兵,二十萬民團,還有契丹與靺鞨、新羅遼東諸盟國的十萬聯軍。
新生的大陳帝國戰爭機器全面啟動,不多時就已經徵召了足足八十萬大軍,距離陳破軍所喊出的大軍一百萬,傾國而戰並沒有相差多少。
大陳擁地十餘行省,佔據中原半壁江山,且擁有著整個中國半數以上的人口,超過二千萬的百姓,徵召八十萬的大軍看似沒有什麼。但實際上,這七十萬徵召的卻全部都是青壯男人。兩千萬的百姓除去婦女,本就已經去了一大半。再除去未滿二十一歲成丁的男孩與超過五十五歲的老人,整個大陳符合徵召年齡的百姓其實不到八百萬人。
隋末連年的戰爭中,死亡最多的就是成年男子,八百萬符合徵兵的男子中,還有無數因病,甚至是戰爭中殘疾的青壯男子。
大陳的這次徵召,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成年男子中的九比一,甚至是八比一。每八個健康的青壯男子中,就有一個被徵召上了戰場。
同時應對中原七大割據勢力與地域超過整個中原的草原帝國,面對過百萬的敵軍,大陳徵召八十萬戰兵。
與此相對應的,每一個戰兵最少需要相應的三個的輔助兵員,徵召了八十萬大軍的陳軍,為了滿足有可能的同時南北兩面作戰,甚至是四線,五線同時作戰,為了保障後勤供需等,陳朝又得徵召超過百萬的後勤民工及戰場輔兵。
前前後後,動員兵員民夫三百萬,基本上全國的青壯男子已經是三徵其一。每三個建康的青壯男子,就得有一個人被徵召上戰場或者參加後勤運輸等任務。
儘管此時已經是秋收過後,但如此大量的徵召,依然對朝廷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負擔,哪怕所有的民夫都自帶糧食服役,也讓人心驚巨跳。
大陳就如同一張弓,已經被突厥人和其它割據勢力們壓迫的崩到了最極致的時候。
坐在太原晉陽行宮之中,陳克復每天夜不能寐,無數次的在思慮著他的這個傾國之戰的決定到底是挽狂瀾於既倒,還是在為自己挖掘葬身之死。
窗外呼嘯的北風不斷的捲起斷碎的枯草在空中飛舞,好幾次,陳克復都彷彿看到由那些枯草在空中所組成的楊廣的面孔,他臉上那精緻的鬍鬚總是那些翹著,好像在嘲笑著陳克復,笑他雖然曾經英明無比,篡奪了他的大隋江山,但也終於走到了他當初走的那一步。
楊廣百萬大軍徵遼,傾國而戰,最後國滅身死。如今,他陳克復百萬大軍伐突厥,又將如何?
第826章 鐵馬冰河,我心常憂
與突厥一戰,是陳克復決不會改變的謀劃。
自春秋時管仲向齊恆公提出尊王攘夷開始,隨後一匡宇內,成就齊恆公春秋霸業之後,攘外必先安內,遂成為之後許多政治家們的治國之策。西漢景帝的老師晁錯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內”雖開始引得朝中熱議,甚至最後還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但卻幫漢景帝最後削藩成功,加強了中央集權,重振了西漢朝廷,也正是景帝的安內,才最後成就了漢武大帝的強漢破匈奴的攘外之功。
宋初的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給宋太宗的摺子中說“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其後明代的張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