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直覺受到壓制,大腦的分析部分自然無法讓他們認識到這樣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事實:在華爾街上,永遠都不會缺少可以衡量的東西。可以說,只要是太陽底下的東西,就會招來無數的投資者樂此不疲地去衡量和測算。遺憾的是,對任何一個資料,總會有上億名和你一樣的投資者去鑽研和分析。於是,這個資料也就沒有特殊的價值了。與此同時,任何意料之外的事件都有可能會掩蓋市場的本來面目,這同樣會讓所有人的分析毫無意義——至少在此時此刻是這樣的。
這正是1987 年發生過的事情。當時,即使是那些玄妙莫測、自稱“投資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 ,為規避對沖股票投資的市場風險而賣空股票指數期貨。——譯者注)的程式化投資,也無法讓投資者逃脫賠錢的厄運——美國股市創下單日下挫23% 的紀錄。1998 年,投資者再度經歷這樣的噩夢,但即使是在此時,仍有不計其數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乃至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對沖基金經理,信心百倍地去測算他們所能想到的每一個資料,但唯獨沒考慮到大肆舉債的危險。他們依然想當然地以為市場將一如既往,平安無事。
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思維繫統可能會“退出”挑戰,在反射系統面前甘拜下風。對此,羅賓•;霍格思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所的希勒爾•;艾因霍恩(Hillel J。 Einhorn )先後進行了實驗。在實驗中,實驗物件事先被告知:一位專業人士聲稱,只要他預測股市上漲,市場一般會出現上揚。同時,要求實驗物件在如下證據中,選擇出能驗證這位專業人士說法的最佳證據:
◆ 在他預測市場將會上漲之後,市場將作何反應;
◆ 在他預測市場將會下跌之後,市場將作何反應;
◆ 在市場上漲之前,他作出何等預測;
◆ 在市場下跌之前,他作出何等預測。
之後,要求實驗物件確認:要驗證這位專業人士的說法是否正確,至少需要具備上述4 類證據中的哪幾個。足足有48% 的被調查物件認為,只要有第1 條就可以驗證真偽。只有22% 的人給出了正確的答案:要判斷這位專業人士的說法是否正確,至少需要同時具備第1 條和第4 條這兩個證據。即使他說市場經常會像他預測的那樣上漲,我們也要看他在市場下跌之前說了些什麼(畢竟市場不可能永遠增長)。同時經受住這兩個檢驗,是我們肯定這位專業人士的唯一辦法。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實驗的物件居然是倫敦大學統計系的師生,按理說,這些每天都在和數字打交道的人,對這樣的事情應該比普通人更在行。
要正確回答羅賓•;霍格思和希勒爾•;艾因霍恩提出的問題,我們就必須認識到:要確定某個事物的真偽,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證明其錯誤性(即證偽)。證偽也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人類能推翻“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之類的悖論,靠的就是證偽原則。證偽原則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然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可能是對我們直覺的詛咒,因為最讓直覺感到信手拈來的,就是處理“是什麼”這樣生動可見的現實。面對“不是什麼”這樣的抽象概念,我們則需要動用思維繫統去發掘自己的思維潛能,對紛繁複雜的事物進行比較,對雜亂無章的證據進行評判。這無疑要求我們提出這樣的質疑:它在什麼條件下不再正確,或是難以為繼?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蘇珊•;菲斯克(Susan Fiske )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謝利•;泰勒(Shelley Taylor )把人類的大腦稱之為“認知吝嗇者”(cognitive miser):它總是懶得活動,而傾向於享受。如果思維繫統不能輕鬆自如地找到答案,反射系統就會重掌大權,以知覺和情感提示為線索,循捷徑而為之。也正是這個原因,即使是專業統計學家也無法正確解答羅賓•;霍格思和希勒爾•;艾因霍恩的問題:既然不費吹灰之力就認為“答案1”準確無誤的話,為什麼還要煞費苦心地研究所有4 個問題呢?。readist讀家TXT書籍下載
第2章 理智與情感的較量難以走出的投資怪圈(3)你在乎股價的變動,還是關注股價的總體水平
“思維”與“情感”之間的衝突,可能會導致不可理喻的現象。馬薩諸塞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把軟心豆糖分別裝進一個大碗和一個小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