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6部分

雷達。這樣一來,電動A-50U和EZ-14預警機儘管沒有被動雷達,還是可以根據無源探測系統,以多頻道對印機雷達訊號進行監聽和頻率分析,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辯識。它可同時測定350個無線電發射源,監聽有效距離在750千米以上。再加上透過資料連結收“天羅盾”被動雷達的影象依然能進行空戰指揮。所以說殲-8Z再次以其特殊的效能立下了殊勳,可見戰機一定要有自己的絕活才能克敵制勝。不但高空如此,在低空殲-12M超輕型戰機在截擊印軍攻擊機的空戰中發揮突出的作用。

它們的出動率極高、反應速度快,發動機沒有了渦輪,又以鎢基高溫合金加強了燃燒室,所以儘管還沒有做到超音速巡航,但加力至少可以連續開啟5分鐘。由於沒有尾翼、機體又小,它們的雷達截面比殲-7還小得多。2個小隊的殲-12M在符寅生少校率領下奉命協助上空的殲-10H小隊攔截4架大名鼎鼎的“逆火C”。上空的4架殲-10H遭到8架蘇-27的阻截,雙方在3千米的空中打得難分難解。

4架“逆火C”是在200米的超低空掠過保克海峽,再擦著賈夫納半島飛行,當航向轉向南方時,它們迅即拉起機頭、開啟加力爬升到1500米高度準備發射俄製“花崗岩”遠端反艦導彈。這款導彈的射程達500公里十分驚人,當然其質量也很大隻有重型轟炸機或攻擊機能攜載。只是在前段必須由載機以雷達或接收自預警機或高空偵察機的資訊對其進行制導。目前只能靠載機了,“逆火”的強大機載雷達在350公里處鎖定了“遼寧”號航母,4枚導彈拖著壯觀的羽焰滑出了發射架,對目標實施多方位的夾擊。“逆火”仍在以1。6馬赫的高速向我遠征艦隊逼近,它們各自還掛載著2枚“白蛉”導彈,準備進入150公里以內發射攻擊“安徽”號航母,那些驅逐艦和護衛艦是不看在它們眼裡的。

我航母群在8千米高空警戒的殲-10H有4架在航母群東北方80公里處,接到命令立即加速到2。2馬赫的極速飛撲過來。印軍護航機群是與“逆火”同時從低空加速仰升,有8架蘇-27前來阻截。當雙方相距110公里時,蘇-27搶先發射了R-33。殲-10H不為所動,因為它們距“逆火”還有132公里的距離,又逼近了22公里,它們鎖定“逆火”發射了8枚增程型R-77,並且不久就把導彈的控制權交給了下層的殲-12M。殲-12M的火控雷達的跟蹤距離雖然只有40公里,但是它可以透過資料連結收預警機或“天羅盾”被動雷達的資訊,遠距離地發出指令控制導彈攻擊目標。

在距航母群220公里處;“逆火”的導彈報警器發出了尖叫,各自的監視器上赫然出現2枚遠端導彈的蹤影,距離是38公里。“逆火”強大的被動防護系統開始運作了,干擾機啟動,箔條彈、熱焰彈大批地飛出,強勁的發動機推動戰機進行機動,並且還發射了8枚R-77參與攻擊殲-10H。難處在於它們還必須為“花崗岩”導彈制導,導彈的主動雷達的作用距離只有25公里,所以機動的餘地並不大。就在這要命的時刻,它們又發現在右側45公里處的8架殲-12M在400米的低空追蹤它們。這是因為這些超輕型戰機雷達截面小,又在超低空飛行,才能逼近到如此近的距離。此時“逆火”無法發射R-77之類的中程雷達制導導彈,因為它們正在作機動飛行,不能為導彈作中段制導。只能等到40公里時發射R…73近程格鬥導彈,自然4架殲-12M也發射了“巨蟒4”報以顏色。

符少校率領的2個小隊起先是為R-77導彈制導,儘管2架“逆火”躲過了導彈追殺,還是擊傷了另2架,並把他們的陣型打亂了。在近距離的格鬥中即使導彈的效能差不多,但是逃避導彈追殺的能力可差遠了。第一輪導彈攻擊就幹掉了2架受創的“逆火”,把另2架也打傷了。殲-12M則利用停噴燃油側滑、發射熱焰彈,只是毀傷了各1架。2架“逆火”不敢戀戰匆忙發射掉空射“白蛉”就調頭回竄了。符少校他們哪裡肯罷休呢,立即斜插上去又是一輪密集的導彈攻擊。

而空中英雄秦洪上尉恰好與1架轉向的“逆火”迎頭對撞,距離只有700米了,儘管格鬥導彈的最小射程是500米,實際上是難以起作用的。機炮當然能起作用,但是隻要你想避撞機頭一歪,機炮就不會打中目標。“逆火”轟炸機像一堵鋼牆般地壓了過來,“紅蜂鳥”戰機大概還沒有它的一臺發動機大呢。但是秦上尉知道“紅蜂鳥”的中間有1臺結結實實的電動機,砸中“逆火”的要害部位一樣讓它受不了。他加大油門瞄準“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