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但在戰術上應採取攻勢行動;在整個抗戰中,政治工作甚為重要,能發揮動員民眾和瓦解敵人的重大作用;游擊戰在抗戰中有重要地位,破壞敵人後方、鉗制敵人兵力效果甚大。'《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第3輯第29冊(6405—9)。'

中共中央提出的國防問題意見和戰略方針、作戰原則案,以及中共中央代表在會議上的重要發言,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定抗日戰爭指導案,起了積極的作用。

(二)洛川會議對抗戰路線和戰略總方針的制定

全國抗戰爆發後,戰局變化急劇。日本侵略軍7月底佔領平津地區,8月中旬,又在華北的平綏鐵路東段和華中的上海地區,展開新的戰略進攻。

但是,國民政府在日軍大規模戰略進攻面前,仍不願發動民眾和改革政治。

在此緊迫的形勢下,為推動全國抗戰的順利發展,中共中央於8月22至25日,在陝西省洛川縣馮家村,召開了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23人出席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深入分析了中日戰爭敵強我弱的形勢,明確指出抗日戰爭的艱苦性和永續性,正式確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

會上,毛澤東作了重要的報告。他著重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是冒險的戰爭,在戰略上不能輕敵。日軍進攻的主要方向是華北,輔助方向是上海。盧溝橋事件是大規模全國性戰爭的開始,由於日本和中國各方面的情況,就決定了我們最基本的方針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侍久戰的結果是中國取得勝利。我們的總任務就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實行抗日的軍事,抗日的政治,抗日的財政經濟,抗日的教育和抗日的外交,使現在開始的抗戰成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

會議制定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主要內容是:

(1)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2)全國軍事的總動員;

(3)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4)改革政治機構;

(5)抗日的外交政策;

(6)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

(7)改良人民生活;

(8)抗日的教育政策;

(9)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

(10)抗日的民族團結。

會議透過並於8月25日發表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決定》指出:盧溝橋的挑戰和平津的佔領,是日寇大舉進攻華北的開始,“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抗戰的準備階段已經過去了。在這一新階段內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今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是在使國民黨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勝利。本黨今天所提出的抗日救國的十大綱領,即是爭取抗戰最後勝利的具體的道路。”“由於國民黨還不願意發動全國人民參加抗戰。相反的,企圖把抗戰看成只是政府的事,處處懼怕與限制人民的參戰運動,阻礙政府軍隊與民眾結合起來,不給人民以抗日救國的民主權利,不去徹底改革政治機構,使政府成為全民族的國防政府。”“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上述的嚴重弱點”,因此“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

《決定》最後指出:“共產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與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鬥爭的最前線,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應該用極大力量發展抗日的群眾運動。不放鬆一刻工夫一個機會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只要真能組織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無疑義的”。'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1~122頁。'

中共中央在全國抗戰開始的歷史關頭,提出的上述抗戰路線和戰略總方針,成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奮起持久抗戰,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屈不撓地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指標。

(三)紅軍的戰略方針和軍事戰略轉變

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和紅軍的特點,中共中央從預定的戰略任務著眼,確定了在總的持久戰方針下,紅軍應執行的戰略方針。1937年8月1日,張聞天、毛澤東在給周、博、林的電報中指出: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