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病後正氣受損,脾失健運,氣血化源不足,營血虧虛,或清陽不升,腦失所養,可致頭痛的發生。若因飲食不節,嗜酒太過,或過食辛辣肥甘,脾失健運,痰溼內生,阻遏清陽,上蒙清竅而為痰濁頭痛。
4。先天不足或房事不節
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使腎精久虧。腎主骨生髓,髓上通於腦,腦髓有賴於腎精的不斷化生。若腎精久虧,腦髓空虛,不榮則痛,發為頭痛;若陰損及陽,腎陽虛弱,清陽不展,亦可發為頭痛。
5。頭部外傷或久病入絡
跌僕墜損,頭腦外傷,或久病人絡,氣血滯澀,瘀血阻於腦絡,不通則痛,發為頭痛。
二、病機
頭痛的基本病機可以歸納為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外感頭痛為外邪上擾清空,壅滯經絡,絡脈不通。內傷頭痛與肝、脾、腎三髒的功能失調有關。因腦為髓之海,依賴於肝腎精血充養及脾胃運化水谷精微,輸布氣血上充於腦。
外感頭痛屬表屬實;內傷頭痛中氣血虧虛、腎精不足之頭痛屬虛證,肝陽、痰濁、瘀血所致之頭痛多以實為主。
外感頭痛一般病程較短,預後較好;內傷頭痛大多起病較緩,病程較長,病機較為複雜。虛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例如痰濁中阻日久,脾胃受損,氣血生化不足,頭竅失榮,可轉為氣血虧虛之頭痛。肝陽上亢、肝火熾盛日久,陽熱傷陰,腎虛陰虧,可轉為腎精虧虛的頭痛,或陰虛陽亢,虛實夾雜之頭痛。各種頭痛遷延不愈,病久入絡,又可轉變為瘀血頭痛。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頭痛可發生在前額、兩顳、顛頂、枕項或全頭部。疼痛性質可為跳痛、刺痛、脹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隱痛等。頭痛發作形式可為突然發作,或緩慢起病,或反覆發作,時痛時止。疼痛的持續時間可長可短,可數分鐘、數小時或數天、數週,甚則長期疼痛不已。
2。外感頭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內傷頭痛者常有情緒波動、失眠、飲食、勞倦、房事不節、病後體虛等病史。有的有頭部外傷史。
二、病證鑑別
真頭痛與一般頭痛:真頭痛為頭痛的一種特殊重症,呈突發性劇烈頭痛,持續不解,陣發加重,常伴有噴射性嘔吐,肢厥,抽搐,本病兇險,應與一般頭痛區別。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外感頭痛與內傷頭痛
外感頭痛因外邪致病,起病較急,一般疼痛較劇,多表現為掣痛、跳痛、灼痛、脹痛、重痛,痛無休止。內傷頭痛起病緩慢,疼痛多較輕,表現為隱痛、空痛、昏痛,痛勢悠悠,遇勞加重,時作時止,多屬虛證;如因肝陽、痰濁、瘀血所致者屬實,表現為頭昏脹痛,或昏蒙重痛,或痛處固定的刺痛,常伴有肝陽、痰濁、瘀血的相應證候。
2。辨頭痛之相關經絡
太陽頭痛,在頭後部,下連於項;陽明頭痛,在前額部及眉稜骨等處;少陽頭痛,在頭之兩側,並連及於耳;厥陰頭痛則在顛頂部位,或連目系。
3。辨頭痛的性質
因於風寒者,頭痛劇烈而連項背;因於風熱者,頭脹而痛;因於風溼者,頭痛如裹;因於痰溼者,頭痛而沉重;因於肝火者,頭痛呈跳痛;因於肝陽者,頭痛而脹;因於瘀血者,頭痛部位固定,呈刺痛;因於虛者,頭部隱痛,或空痛。
二、治療原則
外感頭痛屬實證,以風邪為主,治療當以祛風為主,兼以散寒、清熱、祛溼。內傷頭痛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證,虛者以補養氣血或益腎填精為主,實證當平肝、化痰、行瘀,虛實夾雜者,酌情兼顧並治。
治療頭痛應重視循經用藥。如太陽頭痛選用羌活、蔓荊子、川芎;陽明頭痛選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陽頭痛選用柴胡、黃芩、川芎;厥陰頭痛選用吳茱萸、藁本;少陰頭痛選用細辛;太陰頭痛選用蒼朮。
三、證治分類
(一)外感頭痛
1。風寒頭痛
症狀:頭痛連及項背,常有拘急收緊感,或伴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常喜裹頭,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
證機概要:風寒外襲,上犯頭部,凝滯經脈。
治法:疏風散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調散加減。本方有疏風散寒止痛作用,主要用於風寒上犯清竅所導致的頭痛。
常用藥:川芎善行頭目,活血通竅,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