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我也不想包辦,但是他不幹啊。我要不替他想著,不給他裝好,他就得忘,老師就得批評他,學校就得扣分……
這是家長無原則、無底線造成的,該要求的不堅持、不該要求的瞎嘮叨是這類家長的典型表現。孩子發現自己不管自然有人管,自己不做自然有人做;忘了沒關係,有爸媽想著呢。不管孩子懶成什麼樣,家長永遠有耐心。對孩子來說,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父母一邊嘮叨一邊替自己做事而已,只要能忍受嘮叨就可以什麼都不做。
其實最讓家長心寒的事可能不是孩子不做事,而是不懂得體諒父母。無論父母為他們做多少,他們始終覺得是應該的,缺乏感恩的心,從來沒有想過替父母分擔一點。而這些又是誰造成的呢?當然也是家長。無論是孩子的行為習慣還是思維習慣,都是要靠培養的。
有一個公益廣告大家應該都看過,一個下崗女工再就業後每天工作很辛苦,但她堅持每天晚上伺候年邁的婆婆洗腳。有一天當她給婆婆洗完腳回房間的時候,撞見5歲的兒子正踉踉蹌蹌地端著一盆洗腳水走過來,還笑呵呵地對她說:“媽媽,洗腳。”每次看到這個廣告的時候我都感動得想流淚。這就是最自然的行為培養,榜樣的力量勝過一切技巧和方法。
■
說到這裡,我想家長應該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
(1) 不要凡事包辦,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家裡的事情也讓孩子多參與,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孩子對家的責任感。
(2) 堅持原則,不刻意避免孩子犯錯,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透過體驗結果感受拖拉、丟三落四、沒有責任心等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3) 言傳不如身教,透過榜樣教孩子學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及身邊的每一個人。
13。 孩子怕吃苦,嬌嫩得很,怎麼才能培養他吃苦的精神?
吃苦也分學習中的苦和生活中的苦。
有些孩子在考試中一遇到難題就想繞著走,作業稍微有點難度就不寫了。成績下降了,首先想到的是放棄。這些都是怕吃苦的表現。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思進取。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逃避。很多孩子因為各種理由退學,其實這就是一種逃避。這些也是怕吃苦的表現。
■
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2009年9月份,某大學開學。新生報道後,召開學生入學以來的第一次家長會。校長還沒講話,有一個母親就在臺下哭得泣不成聲了。校長見狀趕緊安慰說:“不要哭,有什麼困難學校會幫忙解決的。”這位母親一邊抽泣一邊說:“我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有空調的房子裡,從我懷孕到他上大學前他的房間裡都是有空調的,他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空調。可是剛才我去他的宿舍看了,他的宿舍竟然沒有空調!”這家長已經泣不成聲了,“拜託學校趕緊給我們換一個房間吧,如果換不了,我們就退學不念了。”
成長篇(18)
現在的孩子已經如此金貴!造成今天這種孩子嬌嫩、怕吃苦的情況,應該說家長是“功不可沒”的。
■
要想讓孩子變得剛強、堅毅,就要給孩子足夠的鍛鍊機會。
俗話說:溫室裡的花朵易凋謝,所以我們首先要移去溫室,給其足夠的空間,不要總是讓其在家長的庇護下等待,而要勇敢地嘗試。
其次,不怕吃苦的精神從男性那裡得來更容易,所以要讓孩子多跟爸爸在一起,學習爸爸身上那種堅強、果敢的氣質。男性氣質多的孩子會顯得更堅強一些。
然後,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做戶外運動,比如爬山、郊遊、游泳、打球等,這些鍛鍊可以增強孩子的耐受力。
只要家長不嬌慣孩子,孩子自然會慢慢變得獨立,關鍵是家長要“狠得下這份心”。
14。 無論幹什麼事情,他都說“不關你的事情”,怎麼辦?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說的:3歲的巴甫利克吃完甜食後,隨便擦了擦臉。一會兒,討厭的蒼蠅便圍著他飛來飛去。開始他還耐心地用小手趕跑它們,到了後來他實在忍無可忍,就生氣地說:“蒼蠅,這不關你的事!”
■
有個家長每天看著孩子寫作業,結果孩子寫作業的速度越來越慢,但這個家長很執著,哪怕熬到十一點,她也會堅持到底,當然嘮叨也會隨之增加。可是後來事情發生了轉變,孩子每天回來都說作業已經在學校寫完了,或說沒帶回來或者已經交給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