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籠中的小狗一樣。在這裡我把孩子的這種表現稱為“習得性反抗”。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成長篇(16)

怎麼認識並解決這些問題呢?我給家長的建議就是:

第一,首先顛覆一個觀念——聽話就是好孩子!好孩子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有一個家長跟我說:“我兒子小時候很聽話,特別好。”在他眼裡,只要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就是好孩子,就挺好。其實這一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把孩子看成沒有自我的木偶,孩子的成長完全依從於外界的價值,他們要依從來自外界無數的好的標準,會形成追求完美主義的人生觀,會活得很累很有壓力,因為他們畢竟不是超人。好孩子應該有一個更寬的底線——不有意傷害他人、不犯法就是好孩子。父母要學會敢於接受孩子的逆反,讓孩子有自己對於生活的主見,發展孩子的自發性而非強迫性才是真正愛孩子。

第二,誰該先理解誰?任何僵硬的關係要化解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包容另一方。是大人先理解孩子,還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認為是大人先去理解孩子,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一下孩子的心情與想法。理解的關鍵是傾聽,也就是父母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先表明自己的誠意,讓孩子把心底的話講出來;孩子講的時候,即使你不認可,也不要打斷。這就要求父母能夠不以自己的好惡標準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並願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態與孩子互動,那麼一個良好的溝通才可能開始。要理解先了解,瞭解孩子為什麼生氣、撒謊、逃學、嫉妒、打架……然後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的感覺,並說出孩子的感覺,接受孩子的感覺,並且在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勇敢地向孩子道歉。最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問題,並適時提出合理的解決之道。

第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一位專家曾經談到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他說一次幾十個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一起進行某項測驗,測驗後的分數讓孩子分別拿回家給各自的父母看,結果中國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績後,有80%表示不滿意,而外國的父母則有80%表示滿意。而實際成績又是怎樣的呢?實際上,外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中國孩子。這件事情說明中國的父母習慣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而外國父母則習慣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我建議父母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善於去發現別人的長處,懂得真誠讚賞他人。

第四,不要剝奪孩子經歷失敗的權利。失敗是一種教訓,更是一種提醒。你天天告訴他摔倒了會疼,他沒有體會到,理解的也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直到有一天他重重摔了一跤,很疼,他才會真正明白“摔倒真的會疼”這個事。下次當他再次經過這個地方時,他才會自覺地注意。走一些彎路,多一些經歷,有一些體會,孩子以後的路會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順暢。

第五,要學會用正確的批評方法。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也要給予嚴厲的批評。批評孩子釘是釘、鉚是鉚,說準說透,以質量勝數量,不要把陳芝麻爛穀子都翻出來老賬新賬一起算。孩子最煩的就是父母嘮叨,它會讓孩子產生“永無出頭之日”的絕望感,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一通粗暴指責,讓孩子摸不著頭腦,其結果是父母說了很多,孩子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第六,家長要不斷地學習,並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雖然孩子在家長的眼裡,無論多大都是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調整。過分的保護與過多的干涉都是不正確的,不要萬事代勞。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與分數,因為決定人生幸福與否的不是學問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為習慣恰恰是影響人格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父母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對錯誤的方向予以糾正,對於正確的方向給予鼓勵。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成長篇(17)

12。 孩子很懶,什麼事情都不肯做,怎麼辦?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孩子今天的懶惰是由於昨天沒有培養他的勤勞造成的。

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想法:孩子太小,做不了,等孩子長大點再說吧。於是所有的事情家長都包辦了,包括每天吃什麼、穿什麼、書包裡裝什麼書、文具盒裡放幾支筆、紅領巾戴沒戴。連孩子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要父母料理,就別指望家裡的事情能讓孩子分擔了。如此一來,等孩子真的長大了,家長就會煩惱了。

看到這,有的家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