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伍軒又無語了。

李昂一身酒氣,匆匆趕到縣衙,崔寅已經等得不耐煩,負著手在二堂溜著圈兒。李昂趕緊上去長身揖道:“讓明公久等了,在下臨時被一些事情耽擱,實在抱歉。”

換是別人,崔寅等這麼久早就生氣了,但面對李昂,他哪敢給什麼臉色,還得含笑說道:“先生來了就好,縣學裡的師生已經在等著了,咱們走吧!”

“明公請!”

這次除了捐資修路外,李昂還捐出一百緡,用於辦學。士農工商,士為四民之首,而且辦學是個很能獲取好名聲的事情,李昂開始給崔寅描繪的藍圖中,就有辦學這一項。

唐高祖李淵在即位前夕,便下令州縣官學收生。武德七年又下令:‘州縣及鄉里並置學‘開元年間,在《唐六典》中更是詳細規定了州縣學生員名額:京都學生八十人;大、中都督府和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縣五十人;畿縣、上縣各四十人;中縣、中下縣各三十五人;下縣二十人。

除了經學外,縣以上還設有醫學和通道學,皆設醫藥博士、道德博士授課。

火井是中縣,按規定光是經學就應有學生35名,但其實上原來並沒有這麼多,只有26個,這已經是好的了。

大唐各地的縣學,生員普遍都缺額很嚴重,主要就是辦學經費不足。

做壞事,得悄悄地進行;做好事,當然要高調;

邦!

邦邦!

崔寅擺足了架子,三班衙役鳴鑼開道,李昂騎著大馬,身披紅花,跟在縣令後面。

乍看上去,崔寅倒像是陪襯,李昂則像是衣錦還鄉的狀元郎,在城中民眾的夾道歡呼中,向縣學而去。

******************

PS:下雨了,天冷了,好冷……。。哆嗦著,各位行行好,來點訂閱,來點月票吧!

。(未完待續。)

第0113章被蔑視了

四月的風掠過髮梢,給人以飄逸的感覺。李昂騎白馬,披紅花,在三班衙役鳴鑼開道之下,走過熱鬧的火井街頭。

大批的百姓站在街道兩側看熱鬧,一時議論紛紛:

“看啊!看啊!又是李郎君。”

“這李郎君看上去怎麼像是要去迎親呀?”

“迎什麼親?你家閨女配得起人家李郎君嗎?據某得到的最訊息,李郎君這次是前往縣學捐資助學去的。”

“真是大善人啊!”

“某剛剛從城外回來,城外的白朮橋就是李郎君捐錢修建的,眼看沒幾天就能修好了,以後啊,咱們過河就不用擺渡了。”

“嘿嘿,黃大牛,某記得當初李郎君收柴時,你還管人家叫李傻兒來著。”

“你別胡說,不是某,是某隔壁的老王的二舅說的。”

李昂在路人的議論聲中,高調前往城南的縣學。一路上,想像著在莘莘學子面前的模樣,突然感覺在學生們前面身披紅花有些傻,此時已快到縣學了,他趕緊取下紅花,擺出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來。

縣學的屋舍之破爛完全超出了李昂的意料之外。院牆都已經崩塌了一大片,僅用荊棘圍著;而瓦面上積著厚厚了敗葉,可見很久沒有翻修過了。

縣學的師生已經在門口迎著,計有一名博士、一名助教、26個學生,見縣令到來,長揖相迎。

那博士姓張,名勝,字克之,五十來歲,上前揖道:“明府大駕,某等已恭候多時了。”

“本官公務纏身,讓諸位久等了。”崔寅暗暗皺了皺眉頭,張勝這話暗裡分明是在怪自己來晚了。為了展示親和的一面,他眉頭隨即展開,含笑說道:“張博士,來來來,本官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慷慨解囊捐資助學的大善人,姓李,單名一個昂。”

“張博士請了。”李昂上前作揖。

張勝似乎眼皮也沒抬,連臉的方向都沒對著李昂,只是對李昂拱了拱手。

站在後面的二十多名學生中,甚至有人低聲冷哼道:“不過是一介賤商罷了,捐幾個錢,就讓某等在此等候一個時辰,太狂妄了!”

“放肆,是誰在說話?”崔寅終於忍不住冷斥一聲。這人雖然是在說李昂,但當著他這個縣令的面這麼說,豈不傷他情面?

二十多個學生見縣令發火了,紛紛低下頭去,畢竟他們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崔寅手上。

原先李昂騎大馬,披紅花,高調前來,如果事情鬧僵了,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