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很容易取得成功的。
不過,統一行動少不了溝通與合作,偏偏溝通與合作在這個時候變得非常困難;而且壓迫者深知群眾的力量有多大,所以還會採取特殊的措施,阻止他們的溝通與合作。一旦人們不得不自己行動,希望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問題就出來了:“誰該率先行動?”擔當這個任務的領頭人意味著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流血甚至死亡。他得到的回報是榮於身後或流芳百世。確實有人在責任或榮譽面前熱血沸騰,挺身而出,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這樣做得不償失。
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利益來行動,結果對集體來說卻是災難性的。囚徒困境可能是博弈論中最廣為人知且最令人棘手的博弈。我們將會在第3章重溫這個話題,討論如何才能走出囚徒困境。有必要強調,我們從不先驗假定博弈結果一定對參與者有利。許多經濟學家,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在鼓吹自由市場的好處;這一結論背後的原理依賴於引導個人行為的價格體系。但在大多數策略互動中,並不存在價格這一看不見的手來引導麵包師、屠夫或者其他任何人的行動。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指望博弈的結果一定對參與者或社會有利。正確地參與博弈可能遠遠不夠——你還必須確定你參與的博弈是正確的。
第八節 混合出招
看起來橋山高志(Takasi Hashiyama)很難做出決定。作為拍賣公司,索斯比(Sotheby)和克里斯蒂(Christie)都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條件,可以負責拍賣他公司中價值1800萬美元的藝術收藏品。橋山高志沒有在兩家公司中做出選擇,而是讓兩家公司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以此決定勝出者。沒錯,剪刀、石頭、布。石頭可以砸爛剪刀,剪刀可以剪布,而布可以包住石頭。
克里斯蒂出剪刀,而索斯比出布。剪刀可以剪布,所以,克里斯蒂公司贏得了這次藝術收藏品拍賣的機會,獲得了將近300萬美元的佣金。賭注那麼大,博弈論在這裡有用嗎?
此類博弈中,很明顯的一點是,參與者無法預測對方的行動。要是索斯比能預先知道克里斯蒂會出剪刀,那麼,它就會出石頭了。不管你選擇什麼,總有另一個可以贏你。因此,使對方無法預測到你的選擇,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準備階段,克里斯蒂請教了本土專家,這些專家其實就是公司員工的孩子們,他們經常玩這個遊戲。據11歲的愛麗斯說:“每個人都知道你第一次總是出剪刀。” 愛麗斯的雙胞胎妹妹弗勞拉補充了愛麗斯的見解:“出石頭的動作太容易被看出來,而剪刀可以贏布。因為是第一次出,所以,出剪刀一定是最安全的。”10
索斯比則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它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碰運氣的遊戲,因此,根本不存在策略的空間。出布與出剪刀或石頭,最後的結果都差不多。
在這裡,有趣的是,雙方都只對了一半。如果索斯比公司隨機選擇策略,出石頭、剪刀和布的機會相等,那麼,克里斯蒂公司無論選什麼,結果都一樣。每個選擇都有1/3的機會獲勝,1/3的機會失敗,以1/3的機會打成平局。
但是,克里斯蒂並沒有隨機選擇策略。所以,索斯比最好還是先考慮一下克里斯蒂可能得到的建議,然後再出招,戰勝克里斯蒂。如果每個人都確實知道你第一次會出剪刀,那麼,索斯比應該先出巴特·辛普森(Bart Simpson)最愛出的石頭。
這樣說的話,雙方也都錯了一半。如果索斯比隨機選擇策略,那麼克里斯蒂再努力也沒有用。但如果克里斯蒂仔細思考該出什麼,那麼,索斯比的策略性思考就很有用。
在單次博弈中,隨機選擇並不難。但如果博弈是重複進行的,隨機選擇的方法就複雜得多了。混合出招並不等於說按照一個可預期的模式交替使用你的策略。若是那樣的話,你的對手就會觀察到一個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個模式還擊,其效果幾乎和你使用單一策略一樣。實施混合出招的關鍵在於不可預測性。
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人都會陷入可預測的模式。你可以進行線上自測,網路上有很多電腦程式可以發現你的模式,繼而把你打敗。11在混合出招時,參與者通常過多地迴圈使用他們的策略。這導致了“雪崩”策略的意外成功:石頭、石頭、石頭。
人們還往往受到對方上一次行動的影響。如果索斯比和克里斯蒂同時出了剪刀,則雙方打成平局,需要再賽一局。根據弗勞拉的說法,索斯比預計克里斯蒂會出石頭(來贏他們的剪刀)。這樣一來,索斯比就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