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密林。
空氣動力學是力學的一個分支,是航空工程的基礎理論。航空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獲得飛行器所需要的舉力、減小飛行器的阻力和提高它的飛行速度,這正是空氣動力學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錢學森進入空氣動力學研究領域的時候,恰恰趕上世界航空工業大轉折的時代:從老式的螺旋槳飛機向噴氣式飛機發展,飛機正處於追趕甚至超過音速的時代。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在一個標準大氣壓條件下大約為340米/秒,亦即1 224千米/時。這叫音速,也叫聲速。音速,彷彿成了劃分飛機飛行速度的里程碑。
早年的老式螺旋槳飛機,用*式發動機推動,飛行的速度遠遠低於音速。當時能夠到達時速750千米,算是很不錯的了。
要想提高飛機的速度,必須採用嶄新的發動機。20世紀20年代末,英國空軍教官弗蘭克·惠特爾提出了噴氣發動機的設想。但是在當時這一設想如同科學幻想,還很遙遠。直到1935年,惠特爾得到銀行家的資助,得以成立“動力噴氣有限公司”,這才終於製成第一臺渦輪噴氣發動機。
與惠特爾同時,德國的馮·奧亨也在研製渦輪噴氣發動機。1939年8月27日,馮·奧亨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試飛成功,成為世界航空史上劃時代的事件。
渦輪噴氣發動機大大提高了飛機的飛行速度,使飛機接近聲音的速度,稱為“亞音速”飛機。後來,噴氣式飛機的飛行速度甚至超過了聲音的速度,稱為“超音速”飛機。
往日,科學家們所研究的只是低速飛行動力學。如今,飛機在“亞音速”或“超音速”飛行,空氣動力學規律與低速飛行全然不同。要想提高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必須解決兩大科學難題:其一,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提高到亞音速時,氣體的可壓縮性對飛行器的效能到底有什麼影響,它們之間的定量關係是怎樣的?其二,如果想再把飛機的飛行速度進一步提高到超音速時,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最富有成效的理論指導和技術設計才能實現?
馮·卡門要求錢學森把這兩大難題作為他的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從而建立嶄新的“亞音速”空氣動力學和“超音速”空氣動力學。
在馮·卡門的指導下,錢學森花費三年的時間,終於成功地攻克這兩大難題。錢學森曾說:“我在做空氣動力學博士論文的時候,把關於空氣動力學方面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義大利文的200多篇文獻,全都看過,而且還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以求理清空氣動力學的來龍去脈。”1939年,錢學森完成了《高速氣體動力學問題的研究》等四篇博士論文,第一次顯示了他在科學研究上的驚人才華。錢學森因此獲得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錢學森博士論文中的重大成果是“熱障”理論和“卡門…錢近似”公式。
所謂“熱障”理論,是指“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其表面氣流溫度很高,會使金屬外層強度降低,甚至熔化。因此在設計高速飛機時,必須對飛機表面採取有效的防熱或冷卻的措施,才能持續高速飛行”。
所謂“卡門…錢近似”公式,是“一種計算高速飛行著的飛機機翼表面壓力分佈情況的科學公式,後來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於超聲速飛機設計與製造”。
錢學森的博士論文,奠定了他在空氣動力學上的地位。
馮·卡門這麼說起錢學森:“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錢的這種天資是我不常遇到的。”
從此,錢學森成為馮·卡門的親密合作者,他被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聘為研究人員,繼續為突破飛機在高速飛行下的“聲障”和“熱障”作出貢獻。
txt小說上傳分享
加盟“火箭俱樂部”(1)
就當錢學森在航空理論—空氣動力學上屢建奇功的時候,他的研究方向又一次開始轉移,轉向了火箭。
1938年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米立肯和馮·卡門一起飛往華盛頓,出席美國科學院所屬的空軍研究委員會召開的會議。在會上,美國軍方拿出五個亟待解決的軍事難題,請幾個參加會議的大學代表挑選,然後軍方撥給研究經費。課題之一,是為重型轟炸機設計一種助推火箭,以使重型轟炸機能夠在很短的跑道上或從航空母艦上迅速起飛。
出席會議的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主任漢薩克不願接受這個課題,以為難度太高,因為麻省理工學院對火箭沒有什麼研究。他挑了“製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