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賴斯伯克(Max Reissboeck)在開發3系的E…36版,該車型將在1992年面市。賴斯伯克是一名汽車愛好者,他為自己製造了一部小型的客貨兩用轎車,這部車是在當時的E…30版基礎上,將頂篷加長、將貨廂拉出改裝而成的。他開這部改裝車去上班,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甚至馮·金海姆也聽說了,他跟賴斯伯克說,自己想看看他的車。
馮·金海姆非常喜歡這輛車,他當場就決定,公司要製造這種車,他讓賴斯伯克把這輛車作為樣車送給設計部門。這成為寶馬的第一個旅遊車型,寶馬的車主從此有地方放滑雪板和其他物品,而不再需要綁在車頂上。
就在推出7系的同時,寶馬集團研究與創新中心FIZ(Forschungs…und Innovationszentrum)成立了。這個玻璃與鋼結構的研發中心位於慕尼黑,它的成立,首次實現了歷史上汽車公司將研究、開發、物流和質量控制等環節集中在同一建築內。FIZ耗資12億馬克,聘用了6 000名工程師,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汽車技術中心都是受到它的啟發而建立的。克萊斯勒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成立的設計中心就是仿造金海姆的FIZ而建立的,該中心是艾科卡最引以為豪的成就之一。
1992年,寶馬決定在美國設立一個裝配廠,馮·金海姆再一次扮演了梅賽德斯的領路人。寶馬在南加里福尼亞州斯巴達堡(Spartanburg)建立工廠生產Z…3雙門跑車以及後來的其他車型。梅賽德斯很久以前曾經宣稱,公司決不在美國製造汽車,在堅持了很長時間之後,終於在寶馬建廠後不久,也在阿拉巴馬州萬斯(Vance)也設立了生產廠。〃我們必須要保持、維護並建立我們在美國市場上取得的地位,〃馮·金海姆說,〃僅憑在德國,這將越來越難。〃寶馬和梅賽德斯之間的交手與日本的本田和豐田之間並無二致。梅賽德斯和豐田都是成立更早、規模更大的公司。如果沒有來自本田和寶馬這兩個更加迅速、敏捷、更具創新性的公司的競爭,梅賽德斯和豐田可能會因為自滿而遠不具備如今的競爭力。
馮·金海姆還為寶馬引進一種製造文化,除設計和營銷以外,製造是第3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由於早期在機加工工具行業的從事管理,他非常重視質量和工廠內生產的柔性,寶馬公司內部的這一理念與後來的〃終極駕乘機器〃概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當時,著名的豐田生產體系致力於消除時間和資源的浪費,而寶馬則成為世界上最具適應性的汽車製造商,它能夠按客戶需求製造無數版本的車型。
寶馬能夠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其以客戶為導向的銷售與生產過程,這對諸如物流等環節的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裝配線上絕不會出現兩輛完全相同的寶馬車。客戶化概念使寶馬的客戶可以設計自己想要的車型。到2000年,寶馬在照單生產數量上已經遠遠走在世界前列。公司可以比其他製造商更晚接受客戶非常個性化的訂單,這種能力直接來自於馮·金海姆所倡導的柔性製造。
馮·金海姆為寶馬設定了一個願景,他知道,寶馬必須要〃正確行事〃。他說:〃我們需要正確地對待人們……對待我們的客戶和供應商,所有來信必須在當週回覆,我們必須有禮貌地對待供應商,這種情況在前些年是看不到的。有些裝配商將他們的供應商逼上了絕路,但我們必須要拿出正確的態度。〃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寶馬在使用電子部件方面走在了前列。〃當年在做機械工具生意的時候,(我記得曾跟梅賽德斯…賓士的人談過),梅賽德斯的一位管理者告訴我,'我絕對不會採用電子部件'。〃於是馮·金海姆將這個想法擱置起來,將來擇機再用,幾年後當他接手寶馬時,他立即就著手將電子控制應用到自己的車上。
第4章 寶馬締造者(6)
〃開始合作後,我首先做得一件事就是參觀寶馬的一個工廠,〃拉爾夫·羅賓斯(Ralph Robins)回憶道,他曾長期任勞斯萊斯公司董事長,這個航空發動機製造商與寶馬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航空發動機的電子部件比汽車發動機更加複雜。但是,在寶馬工廠中看到的一切讓我非常驚訝,我問他們是否願意為一款飛機發動機設計一套發動機管理系統。他們設計出一套非常完美的裝置,一次性的。我告訴金海姆,他應該進入這個領域……發動機管理系統。但是,由於當時在該領域中普遍存在一種非此處發明綜合症,這種系統不可能用於系列生產。如今,在電子研究方面,雖然戴姆勒…克萊斯勒已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