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直接走入生活當中,那麼就連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我相信一個書呆子式的人物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作為,所以儘可能地讓兒子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有一次,卡爾在書上讀到了伽利略那個有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便問我:“爸爸,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真的是同時落地嗎?這怎麼可能呢?明明一個重一個輕,應該重的先落地才對。”

伽利略這個著名的故事或許德國所有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都知道,但據我所知很少有人對此提出疑問。

許多孩子恐怕都會這樣想:“書上都那樣寫了,肯定沒有錯。”當然,書上寫的這件事以及這個物理現象肯定是真實和正確的,但僅僅因為書上那樣寫了就完全相信卻是一種懶惰或盲從。

卡爾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具有獨自思考能力的孩子,他從來不輕信書本,什麼事都要親身體驗一下才肯罷休。

為了讓卡爾對“兩個鐵球”有直觀的認識,我便專門為他找到了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並帶著他爬上教堂的頂樓做這個實驗。

人們見我這樣,都說“威特牧師太寵孩子了”,“伽利略的原理一定是正確的,根本沒有這個必要”。但我並沒有理會別人的議論,最終還是和卡爾一起成功地做了這個實驗。

做完實驗後,卡爾覺得這太神奇了,便下決心一定要弄清“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原理。於是,在那一段時間裡,卡爾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來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學。

在卡爾的幼年時期,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從某個方面講,卡爾的學習熱情正是在這種親身體驗、接觸實物的過程中一步步培養起來的。

為了讓兒子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兒子兩歲以後,不論走親訪友還是買東西,也不論參加音樂會還是看歌劇,我去哪兒都帶著他,讓他從小就與身分各異的各階層人士交往、談話。這樣做的結果是,兒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從小到大從不怯生、不怯場,越是人多或越重要的場合,兒子就發揮得越好。後來兒子成名後必須出入一些正式場合,與貴族、王公大臣,甚至國王打交道,他都表現得非常得體,給別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見過一些在學問上十分優秀的人,因為缺乏經驗,出入這類場合時就顯得畏縮慌張,實在不雅。

除了見人,還要見物。只要有空,我就帶兒子去參觀所有的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以開闊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見識。在參觀前,兒子都要先閱讀大量有關的書籍,有一個大體的瞭解,然後再透過自己的眼睛實地接觸這些事物,獲得大量與直接感知相一致的資訊與知識。這時,兒子的腦子總是轉動得特別快,心裡充滿著尋根究底的疑問。面對兒子源源不斷的問題,我總是盡我所能給他說明和解釋,並做到深入淺出,決不隨便敷衍。因為我知道,這樣教授知識最自然而且有效。

光參觀還只是這類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參觀歸來,我還讓兒子詳細敘述見到的一切,或者讓他向母親彙報。由於有這一功課要完成,兒子在參觀中總是用心觀察,認真聽取我或者導遊的介紹與講解。這樣一來效果就更為顯著,兒子能記住更多的東西。

兒子3歲以後,我不再侷限於哈勒地方,開始領著他到各方周遊。5歲時,兒子就已經在我的陪伴下,幾乎周遊了德國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我們既登山,也去遊覽名勝;既去尋找古蹟,也去憑弔古戰場,還參觀了無數的古堡、宮殿、園林和教堂。回到旅館後,我就讓兒子把所看到的一切寫信告知他的母親和熟人。回到家後,他還要向親人們口頭講解旅途見聞和切身體會。

6歲時,兒子已經成了洛赫附近最見多識廣的孩子了。他的見識甚至超過很多大人。人們在地理、歷史方面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去問他,或者想聽聽其他地方的奇聞異事的,也會來找卡爾。後來兒子乾脆寫了一本遊記,將自己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全部寫了下來,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當然,有人說我這樣做不值得,是不必要的浪費,那些錢不如用來給孩子買書收穫更大;還有人說如果我不是這樣大手大腳地花錢,就不會弄到後來連兒子上大學的費用也負擔不起。雖然我只是個窮牧師,收入微薄,為了能有出門的旅費,全家人都得省吃儉用,旅行時也只能住最差的旅館,但我認為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從不後悔。

只要能滿足兒子的求知慾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決不吝惜體力和金錢。為了向兒子公開魔術的秘密,我就曾不惜重金,請魔術師現身說法。類似